夭折的王朝:一度取代晉朝的桓楚帝國,為何僅存在161天便滅亡?
文|格瓦拉同志
公元420年,權(quán)臣劉裕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立國155年的晉朝滅亡(注:晉朝分西晉、東晉兩個時期),由劉宋帝國取而代之,中國歷史由此進入到南北朝時期。不過,早在劉裕稱帝前16年,晉朝就曾遭遇過一次滅亡的命運,而取代它的新王朝則是桓楚。不過,桓楚非常“短命”,僅存在161天便“夭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新朝草創(chuàng)
桓楚帝國的創(chuàng)建者桓玄出身顯貴,屬于中原數(shù)百年名門望族譙國桓氏,其父桓溫官至大司馬、南郡公,是東晉中期的無冕之皇,嫡母則是晉明帝的女兒南康公主,在兄弟輩中排行最小。桓玄雖然是庶子,但自幼聰明可愛,遠(yuǎn)勝過4位蠢笨如豬的兄長,所以深得其父的喜愛。因此,等到桓溫去世前,便讓年僅5歲的幼子桓玄繼承南郡公的爵位,時在寧康元年(373年)。
桓玄是桓楚帝國的創(chuàng)建者
桓玄長大后不僅相貌奇?zhèn)ァ⑸駪B(tài)爽朗,而且博通藝術(shù)、擅寫文章,加之出身高貴,所以頗為自負(fù),總認(rèn)為自己是英雄豪杰,注定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然而,由于桓溫晚年有篡位的跡象,因此朝廷對桓玄深懷戒心,遲遲不愿重用他,直到隆安二年(398年)才任命他為江州刺史。次年,桓玄消滅與朝廷作對的荊州刺史殷仲堪、雍州刺史楊佺期,趁勢奪取長江中游地區(qū),并晉升為荊州刺史、后將軍。
隨著桓玄的實力和名望不斷攀升,逐漸引起執(zhí)政司馬道子(晉孝武帝的胞弟)、司馬元顯父子的嫉恨,為了鏟除隱患,司馬元顯在元興元年(402年)下令討伐桓玄。然而,由于前鋒都督劉牢之率領(lǐng)的北府軍(東晉最有戰(zhàn)斗力的軍隊,由北方流民組成)臨陣倒戈,導(dǎo)致桓玄很輕易地便攻占都城建康。桓玄進京后,派人誅殺司馬道子父子及其黨羽,然后逼迫晉安帝晉升他為丞相,由此徹底掌控朝政。
晉安帝是一位白癡皇帝
晉安帝是個白癡,竟能蠢到連冬夏、冷暖、饑飽的區(qū)別都分不出來,衣食起居若沒有人照顧便不能自理,由這樣的皇帝統(tǒng)治國家簡直是玩笑。與此同時,由于桓玄的大規(guī)模清洗,與他為敵的宗室、重臣被消滅殆盡,再無人敢于公開反對他。有鑒于此,桓玄滋生篡位之心,最終在元興元年(403年)十二月六日逼迫晉安帝禪位,并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由此,晉朝短暫覆滅,由桓楚取而代之。
02亂象叢生
不管王朝更迭是否以和平的方式完成,開國帝王們都需要實行大規(guī)模的改革,在清除前朝弊政的同時,盡最大可能籠絡(luò)各個階層,唯此才能增強政權(quán)的合法性。然而,東晉末年各種亂象的根源在于腐朽沒落的士族階層,但桓玄作為該階層的代表,不可能觸動他們的既得利益,因此無法實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如此一來,桓楚建立之初便缺乏足夠的民意支持。
兩晉南朝的士人生活圖
桓玄既然無法推動全面改革,便只能通過小恩小惠來籠絡(luò)人心。例如,桓玄經(jīng)常親自審訊囚犯,不管對方所犯的罪刑輕重如何,往往大筆一揮予以釋放。然而,桓玄在另一方面卻又為政繁瑣苛刻,某官員曾將詔書中“春蒐”兩字誤繕為“春菟”,結(jié)果經(jīng)辦人員全被降級或免職。如此極端的兩面性,讓桓玄在民眾心目中留下做作的印象,使他們心生反感。
桓玄沒有登基之前,尚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每天勤于政事、孜孜求治,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然而,一旦江山到手,桓玄的行事風(fēng)格便發(fā)生突變,對處理政事的興趣越來越弱,對吃喝玩樂的事情則是越來越著迷。據(jù)史料記載,桓玄稱帝后驕奢荒侈、游獵無道,經(jīng)常通宵玩樂,有時甚至一日之間多次出游。與此同時,桓玄又大肆興建宮殿,極盡奢華之能事,使百姓疲憊困苦、怨聲載道。
桓玄沒有鏟除劉裕,給自己埋下禍根
跟前朝開國帝王們一樣,桓玄稱帝后為消除隱患,下令解散北府兵,并大肆誅殺北府兵主要將領(lǐng)劉牢之等人,盡管后者為他奪取建康立下汗馬功勞。然而,桓玄在誅殺北府軍將領(lǐng)時,偏偏放過日后的宋武帝劉裕。桓玄的妻子劉氏頗能識人,曾多次勸丈夫除掉劉裕,但桓玄卻以要借劉裕蕩平中原為由拒絕。而正是這個錯誤的決定,給桓玄最終的敗亡埋下禍根。
03迅速敗亡
就在桓玄沉溺于享受之際,一場意在推翻他的陰謀卻在加緊醞釀中,領(lǐng)頭者正是“漏網(wǎng)之魚”劉裕。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即桓玄稱帝2個多月后的一天清晨,劉裕經(jīng)過周密部署后,聯(lián)絡(luò)北府兵舊將劉毅、何無忌、劉昶等人正式起兵討伐桓玄。劉裕指揮的隊伍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戰(zhàn)斗力驚人,接連攻陷京口、廣陵等軍事要地,隨后猛撲都城建康,沿途又殺死前來抵抗的猛將吳甫之、皇甫敷。
劉裕起兵及桓玄西逃形勢圖
桓玄得知劉裕進攻建康的消息后,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派大將桓謙、卞范之率兵二萬出城御敵,但同樣被擊敗。桓玄聞報,在幾千名親信的護衛(wèi)下,匆忙挾持晉安帝逃往老巢江陵。當(dāng)年五月,桓玄自江陵急率舟師東下,與劉裕的軍隊大戰(zhàn)于武昌附近的崢嶸州。雖然桓楚的軍隊是對方的數(shù)倍,但由于桓玄時刻準(zhǔn)備著逃跑,導(dǎo)致全軍毫無斗志,結(jié)果在敵軍的火攻下大敗虧輸。
崢嶸州之戰(zhàn)結(jié)束后,江陵危若累卵,迫使桓玄決定逃往漢中去投奔梁州刺史桓希。然而,桓玄剛剛到達城門口,跟隨他的親信便趁夜色揮刀向主公砍去,但被桓玄僥幸躲開。隨后,逃亡隊伍秩序大亂,左右心腹互相砍殺,嚇得桓玄倉皇逃往船上避難。恰在此時,益州刺史毛璩派人護送弟弟毛璠的靈柩來江陵安葬,毛璩的侄兒毛修之(時任桓楚的屯琦校尉)便趁機騙誘桓玄入蜀避難。
宋武帝劉裕畫像
然而,當(dāng)船隊行至江陵城西的枚回洲時,益州都護馮遷等人卻突然發(fā)難,并趁亂殺死桓玄及其黨羽桓石康、桓修等人,時在當(dāng)年五月二十六日。從創(chuàng)建王朝到死于非命,桓玄只做了161天的皇帝,而短命的桓楚帝國也隨著他的死去而夭折。桓玄被殺后,劉裕擁立晉安帝復(fù)辟晉朝,并由此成為新一代權(quán)臣。16年后(420年),劉裕廢黜晉恭帝建立劉宋帝國,東晉至此才徹底終結(jié)。
參考書目
房玄齡(唐):《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