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大唐向回紇求援,付出什么代價?
唐玄宗后期,也就是天寶十四年,安祿山集結了15萬人,以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起兵,挑起了安史之亂。
由于朝廷毫無準備,起初被打得狼狽不堪,沒多久就被安祿山攻下了洛陽,進而叛軍繼續向西直逼長安。唐玄宗口口聲聲的要御駕親征,結果偷摸的卻跑了。不過太子李亨卻并沒有跟著他一起去成都,反而在半路上北上了,還私自登基為帝,把唐玄宗供上了太上皇的位置。
唐肅宗李亨比李隆基要強點,他立志要恢復河山。但是當時局面還是很危險的,唐肅宗手里兵力明顯不足,于是想到了外援。回紇曾是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之一,素來與唐朝十分友好。
當時回紇懷仁可汗已經去世,可汗葛勒倒也沒有向周邊的幾個民族那樣利用唐朝內亂,興風作浪。反而答應了唐肅宗的請求出兵協助。不過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敦煌王李承寀為王妃,唐朝接受了這一提議,
在安史之亂中,先后三次派大軍助唐平叛。756年葛勒可汗派其臣葛羅支率二千騎兵前來支援,別看人數不多,表現倒是不錯,也給兵部尚書郭子儀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于是又請求唐肅宗繼續讓回紇增兵。
757,回紇葉護太子親自率四千騎兵前來,配合唐軍收復了長安等地。762年大唐又發生了史思明叛亂,回紇汗國又一次出兵幫助唐朝平定了叛亂。
從表面上,回紇非常夠意思,幾次三番的在大唐最關鍵的時刻出兵相助,這可不是一般的交情才能達到的。
可現實是殘酷的,交情不能代表一切,畢竟即使關系再好,也得為了本國的利益著想。回紇出兵倒也不是義務幫忙。
回紇有點趁火打劫的意思,提出了很多不友好的請求。而唐肅宗向其承諾:“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這還不算完,作為回報,唐朝還給予了回紇很多賞賜,每年還要送絹帛兩萬匹。還規定以唐絹買回紇馬,開始了雙方間長期進行的絹馬貿易。
為了加強雙方關系,其中也免不了和親,可是一般情況下和親的公主都是宗室之女,可對于回紇,其中三次竟然都是皇帝的女兒,可見大唐皇帝對于回紇還是很看重的。
可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回紇兵作戰英勇,可搶起東西來也是非常猖狂,每到一處則大肆劫掠,與叛軍無異。尤其是在長安,公開搶劫,衣食住行都由大唐的鴻臚寺負責。有點周星馳電影里奉旨乞討的意思。
經過朝廷多次協調督促,回紇的部隊才在亂平后,陸續離開了大唐回家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