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厚顏無恥的投機分子,還是真正的大唐開國元勛?
武德元年,李淵黃袍加身,大唐帝國建立。昔日的“阿婆臉”成了飛龍,一群人圍著他欣賞這個稀罕物種,各種甜言蜜語幾乎膩死李淵。其中有個人一臉諂媚地說:“俺早年就做過一個夢,夢見了今天的場景。”
說話的人叫武士彟,他的名氣不算大,假如不是因為有個叫武則天的好女兒,恐怕需要放大鏡才能從史書里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李淵斜楞一眼武士彟,冷笑道:“少裝蒜,誰不知道你是王威的黨羽?當初你阻止王威、高君雅抓捕劉弘基,確實有功勞,正因為如此我才敘功封你為太原郡公,如今你見我當了皇帝,就用這種荒誕的話來拍馬屁?要臉不?”
李淵的這段話,引出了一個千古之謎:武士彟到底是厚顏無恥的投機分子,還是一名真正的大唐開國元勛呢?假如他是投機分子,武則天丟人可就丟大發啦,她又怎么能入選才人呢?我們從武士彟的出身談起。
武士彟是并州文水的一個商人,他這個出身與李淵本不該有交集,兩條平行線怎么就相交了呢?
李淵出任河東慰撫大使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就住在武士彟的家里,至于二人如何認識的,史書并未交代。民間史料對武士彟的生平記載更詳細,從那里我們獲得了如下信息。
武士彟的父親武華曾經擔任過東都洛陽的縣丞,小士族家庭出身的武士彟卻喜歡經商,喜歡廣交豪杰,生意做得特別大。隋煬帝營建東都的時候,武士彟獲得一個大訂單——負責木材供應。
但這筆買賣并不順利,武士彟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楊素,靠揚雄和牛弘的庇護才幸免于難。
大概是這次磨難,讓武士彟覺得商人總是低人一等,于是他改頭換面,參軍入伍當了鷹揚府的一名隊正。
鷹揚府即驃騎將軍府,隊正是九品武官,統帥50人,武士彟所在的鷹揚府直屬上司就是李淵。
從這個記錄不難推論,因為上下級關系二人結識,武士彟家境富裕,府邸闊綽,騰出一套來給李淵居住一點也不意外。
那么王威又是誰?
李淵后來又被隋煬帝提拔為晉陽留守,兼晉陽宮宮監,這位王威和高君雅,就是晉陽副留守。說白了,其實隋煬帝用來監視李淵的制衡力量。
作為晉陽留守,李淵手上的人們其實只有三千多人,靠這點人馬起兵遠遠不夠。于是李淵找了個借口,私下大規模招兵,而劉弘基和長孫順德則以左右統軍率領新軍。
問題是劉弘基和長孫順德“不干凈”,他們都是逃犯。早先隋煬帝征高句麗,向天下征兵,二人本在應征之列,卻半路逃跑。
李淵公開用兩名逃犯統帥軍隊,引起了王威、高君雅的警覺,他們跟好友武士彟商量對策。武士彟說:“劉弘基和長孫順德是留守大人的貴客,眼下情況如果抓捕他們,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吧?”
二人覺得武士彟說得有道理,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武士彟的建議,給了李淵一個緩沖期,于是趁著個空檔,李淵做好了準備工作,并先下手為強干掉了王威和高君雅,順利起兵。
李淵所言,給武士彟冊封的理由就是這個。但問題是,武士彟既然是王威的朋友,為何要給他出了個這么餿主意?他是有心還是無意?
倘若無意而為之,說明他就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李淵賞賜他郡公爵位太大方了;假如他是有意而為之,那說明人家就是李淵的間諜,是大唐開國功臣。
對武士彟的紅與黑之爭,可謂兩極分化,民間史料認為他是大唐功臣,新舊唐書兩本正史認為他功勞很小,是個投機分子。《舊唐書》干脆明說:當初許敬宗為了拍武則天馬屁,在編撰《實錄》時,編造史實夸大了武士彟的功勞,因此《舊唐書》“削而不書”。
也就是說,《舊唐書》的《武士彟傳》其實刪減了很多作者認為不可靠的史料。至于刪掉的內容是啥,很可惜,唐朝的《實錄》除了唐順宗一朝以外,全都遺失了。但在很多民間史料中,卻遺存了部分記錄,至于可信度有多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舊唐書》這么做不足為奇,除了許敬宗篡改歷史這個正當理由外,士族集團“反武挺李”的儒家正統思想,也是它必須丑化武則天,以及武氏家族。《新唐書》的立場也是如此,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兩本正史所記載的武士彟,很可能被可以丑化了。
我個人認為,武士彟是當之無愧的大唐開國功臣,而不是投機者!先別抨擊我過于武斷,我就用新舊唐書之矛,來戳它們的盾,這么做公平吧?
其一,武士彟早就全李淵起兵反隋
按照《舊唐書》記載,李淵這個人城府很深,很多人都勸他起兵,但是他一邊悄悄做準備,一邊卻滿口忠誠,而武士彟就是勸他起兵反隋的人之一。
“時盜賊蜂起,士彟陰勸高祖起兵,自進兵書及符瑞,高祖曰:‘幸勿多言,兵書禁物,尚能將來,深識雅意,當同富貴兒。’”
看見沒,人家武士彟早就表明立場,希望能跟著李淵一起反隋,并且還向李淵獻了一冊兵書和符瑞。我們不大清楚他所獻的兵書是什么,但至少符瑞這東西是高壓線,足夠他滅族。
你可能要說,這有可能是武士彟的“釣魚執法”啊,理由不充分。那好,我們再看下面這個直接的證據。
其二,武士彟是謀害王威的參與人
李淵在對王威和高君雅動手前,為防不測,在晉陽宮東廂埋了一支伏兵,率領這支伏兵的將領,正是武士彟。
當時還有個叫田德平的人,也看出了李淵要圖謀不軌,想要去告密,武士彟警告他說:“唐公才是晉陽老大,王威、高君雅跟屁蟲而已,你還是識相點。”
后來王威和高君雅被召入晉陽宮,并被李淵殺害。
假如武士彟是王威的黨羽,他為何不出手相救?李淵敢在這種場合下,用武士彟做警衛嗎?
其三,武士彟是“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大唐建國有兩份功臣名單,一份是大家熟知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另一份是“太原元謀功臣榜”。凌煙閣功臣榜其實代表的是太宗朝,太原元謀功臣榜才是真正的開國功臣榜,17位元謀功臣中,武士彟位列第13位。
這份榜單含金量十足,連參與了勸諫和部分謀劃工作的溫大雅、溫彥博兄弟都沒資格入選。這十七人都是什么人呢?兩類人:親友和部下。李世民、長孫順德、柴紹、裴寂、竇琮等或是親屬,或是世交好友;武士彟、殷開山、劉世龍、劉政會、趙文恪李思行等人,都是李淵的親信部眾。
其實武士彟還有一個大家看不到的功勛,李淵招兵買馬所需的軍費哪里來?武士彟的贊助,這一點恐怕李淵早就有所圖謀。
假如李淵認定武士彟只是個投機分子,賞個官職就可以了,沒必要封爵,且是個郡公,還將他列入功臣榜。
你可能又要反駁:李淵自己都說武士彟是“取媚”之徒,這又怎么解釋呢?
其四,李淵的話被史書刻意曲解
李淵這個人有個“可愛的毛病”,說話太隨便,隨便到不把門,經常跟大臣們插科打諢,一點沒有人君的威儀。
這也不難理解,李淵的皇位是搶來的,這叫自己給自己鍍金,而不是天生“金燦燦”。他天性隨和,喜歡開玩笑,喜歡結交朋友,跟朋友說話毫無顧忌,甚至因此惹出過大麻煩。
有一次他對表弟獨孤懷恩說:“你姑姑家的兒子都當了皇帝,接下來是不是該輪到你了?”
獨孤懷恩是獨孤信的孫子,李淵和隋煬帝都是獨孤信的外孫。李淵說這話時顯然有點得意忘形,竟然拿自己的皇位開玩笑。可獨孤懷恩卻因為這句話心里長了草,后來果然反了,差點把李淵送去見獨孤信。
李淵跟裴寂的關系,簡直是好基友,而不是君臣。沒辦法,他就這么“任性”,就這么“沒正形”。因此,我認為他嘲笑武士彟的話,也應該就是得意忘形之下的跑火車。
《冊府元龜》記載了一段李淵對武士彟的評價:“此人忠節有余,去年兒夭,今日婦亡,相去非遙,未常言及,遺身狥國,舉無與比。”
這是說的什么事呢?武德中期,武士彟出任檢校右廂宿衛,期間他的兩個兒子病危,為了工作他沒有請一天假。后來妻子又病危,又堅守崗位,外人都不知道他家里發生了這么大的變故。
大概出于感激的心理,后來李淵做主,將揚雄的孫女楊氏嫁給了武士彟。正是這段姻緣,給大唐帝國掀起驚濤駭浪。這位四十多歲才出嫁的老姑娘楊氏,給武士彟生了三個女兒,其中老二就是武則天。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