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發生政變時,身邊只有三千人馬,為何能成功?
什么是死士?
死士并不是普通的手下,而是能夠為主子去死的勇士。通常情況下,有權有勢的家族會養一些門客,而在這些門客中他們會培養死士。具體如何訓練死士,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那就是這些死士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至于說為什么這些人愿意赴死,只能說古代生死觀于現在不同,并且主人培養一個死士的代價是很高的。能夠擁有三千死士的家族,在當時絕對是實力強大的。
除了死士以外,還有其他的部隊
司馬懿是魏國的重臣,手里掌握有重兵。不過他長期在關隴一帶擔任主帥,此時關隴的主帥是夏侯玄。夏侯玄是曹爽集團的重要成員,司馬懿身在洛陽,根本不可能把關隴的部隊調入到洛陽。因此,司馬懿手里的部隊是有限的。除了前面說的三千死士,司馬懿還能指揮一部分禁軍,大概有兩三千人,加上自己府中的家兵,總兵力有七千人左右。與曹爽能夠調動的軍隊相比,司馬懿的軍隊顯然不足,不過對于發動政變來說,是完全足夠的。
司馬懿謀劃得當
靠著幾千人控制洛陽是不顯示的,因此司馬懿靠著自己對洛陽城的熟悉,奪取了戰略要地。首先關鍵目標之一就是郭太后,控制了郭太后就能夠讓這場政變合理合法。郭太后本身就和曹爽關系不好,加上此時這種境況,自然得支持司馬懿。有了太后的懿旨,司馬懿就能夠占領武庫,控制洛陽。
洛陽武庫非常關鍵,因為司馬懿雖然有幾千人的軍隊,但是這些軍隊實際上裝備不足。畢竟在當時私藏兵器是重罪,可想而知司馬懿手中的人裝備是不可能和正規軍相抗衡的。另外,最重要的還是當時的禁軍平時不配備武器,因此誰控制了武庫,可以說誰就控制了禁軍。司馬懿以七旬高齡,親自前往武庫,可想而知武庫是多么重要。
曹爽能力平庸給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絕佳機會
面對掌握禁軍的曹爽,司馬懿所能控制的軍事力量明顯處于劣勢。但曹爽帶著少帝出城,致使發生政變后,城內禁軍立刻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司馬懿運用自己豐富的政治經驗,把握住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時刻,放棄攻取曹爽府邸這樣可以控制人質的地方,把有限的兵力集中于武庫、司馬門這樣的要沖之地。
曹爽平時不得人心,關鍵時候又寄希望于司馬懿放過自己,使得司馬懿能夠成功發動政變。畢竟司馬懿經過了幾十年的軍事,政治歷練,已經是三國后期最厲害的政治家了,而曹爽只不過是是一個普通的貴族子弟。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