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其兒戲的托孤:先皇剛下葬,托孤大臣們一合計,直接把新君弄死
說到托孤不由得讓人想起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劉備臨死前托孤于諸葛亮而說的話,意思是說,諸葛亮的才能遠超曹丕,必能成就一番大事。如果劉禪是能輔佐的料就幫他,如果輔佐不了就代替他執掌蜀漢的權力。
諸葛亮聽后痛哭流涕,誓死效忠蜀漢,事實上他也是這么做的,為了幫助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他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歷史上被托孤的重臣有很多,基本都是盡心盡力,但是有一段極其兒戲的托孤:先帝剛下葬,托孤大臣們一合計,直接把新君弄死,這又是怎樣的一段戲劇性歷史呢?
出身寒門建立劉宋
晉朝155年的國祚,實際上只有西晉是大一統王朝,歷時只有50年,之后的一百多年中,東晉一直處于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史稱“東晉十六國”,在戰亂不斷,士族門伐相互傾壓的環境中,一戶貧苦人家降生了一位男嬰,他就是劉裕。由于家中太窮,母親生下他后不久病死,父親無力撫養,劉裕還差點成了棄嬰,好在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這才活了下來。
長大后的劉裕“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家貧,有大志,不治廉隅。事繼母以孝謹稱。”因為沒錢就沒有機會讀書,好在他還占了個“孝”字。但是年輕的時候劉裕是個嗜賭之人,把家輸得一干二凈,為此讓人更加的瞧不起,只有“瑯琊王氏”的王謐卻對劉裕頗為賞識,這也算是知遇之恩,劉裕終于在36歲的時候頓悟,開始了戎馬生涯。
劉裕沒有讓王謐失望,果然是“一代英雄”。劉裕參軍后成為晉軍中的一員,恰好遇到義軍叛亂,劉裕奮勇殺敵、一馬當先,數次擊敗義軍,收復多個失地,他的名聲也漸起,之后被東晉朝廷重用,官職也是步步高升,逐漸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當朝中大權完全掌握自己手中時,他代晉稱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南朝開始。
治理有方遺詔托孤
劉備當年被司馬家族傾覆,157年后劉裕又滅了司馬家族,歷史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劉姓手里,可謂是風水輪流轉。別看劉裕年輕的時候游手好閑,但他當皇帝時已經是脫胎換骨,削弱強藩,集權中央,整頓戶籍,降低租稅,在他管理期間百姓休養生息,積極發展生產。
劉裕是窮苦出身,看不慣晉朝時期士族的奢靡之風,他深知百姓疾苦,因此他以身作則,平時清簡寡欲、生活節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明君。同時他還推行了“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之前晉朝都是士族政治,在劉裕這里為寒門庶族提供了發展平臺,也為以后的“科舉制度”打下了基礎。
朝政處理明白之后,劉裕還想一統中原,計劃出征北魏,但此時的他已經六十歲,人間最可嘆的就是英雄遲暮,有心無力,劉裕最終病倒。劉裕臨終前命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托孤之后劉裕撒手人寰。
聲色犬馬皇帝無狀
劉裕壯志未酬,給兒子精心安排好了四位顧命大臣,這四位大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按理說劉義符好好管理朝政根本不用費太多的力氣。但劉義符卻完全沒有繼承他父親的雄心壯志,父親當年的游手好閑倒是盡得真傳。
劉義符繼位時才16歲,如果說年輕愛玩可以理解,只是身為皇帝總得收斂一二。劉義符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一天就是吃喝玩樂、聲色犬馬。在皇宮之中建立了一排商鋪,自己扮作買主與商家討價還價,玩膩了就在龍舟上喝酒、睡覺,根本不理國政。
皇帝如此無狀,這是四位顧命大臣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結果,為了對得起先帝的遺命,他們只能盡心輔佐,苦苦相勸,希望劉義符能夠像他父親一樣頓悟,只可惜,并沒有。當北魏大軍攻打劉宋時,只有四位顧命大臣主持朝政,劉義符不聞不問,依舊我行我素。
廢掉舊主另立新君
謝晦、徐羨之、傅亮三人在朝中輔佐朝政,檀道濟則出征北伐抵抗北魏的入侵,劉義符整日與宮人嬉戲無度,四人倍感失望,本以為多次勸導劉義符能夠改邪歸正,結果人家油鹽不浸,于是這四人商量之后便產生了廢掉舊主、另立新君的想法。
424年五月的早晨,劉義符酒醉還沒有起床。這時候檀道濟帶著兵闖進皇宮為謝晦、徐羨之、傅亮等人開路,說是闖其實是一路順暢,這些朝臣們早就打點好了一切,而且皇帝的荒淫無度有目共睹,他們跟隨劉裕打下江山知道有多么的不容易,不想劉宋就這樣毀在劉義符的手里,所以當四位顧命大臣逼宮時,他們一路開綠燈。
接下來他們搜出了皇帝的玉璽和綬帶,而劉義符則被囚禁在故居太子宮。之后發布公告:“宋少帝游戲無度,執政徐羨之等召檀道濟進京,廢殺少帝及廬陵王劉義真,迎立宜都王劉義隆于江陵,是為宋文帝”。
顧命大臣害怕劉義符死灰復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取了劉義符的性命。劉義符死的時候19歲,他不但玩丟了皇位,還玩丟了自己的性命。如果知道有這樣的結果,不知道劉裕會不會后悔立劉義符為太子,會不會后悔指派的這四位顧命大臣是錯誤的呢?
不管怎樣,歷史都無法更改。好在劉義隆登基之后是一位勤勉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開創了“元嘉之治”的盛世之舉。只是這些顧命大臣的結局就不太好了,當劉義隆權力集中之后,除了檀道濟之外,其他三位都因功高蓋主、位高權重而被劉義隆忌憚,之后三人均死于非命。
小結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劉裕累死累活打下了江山,只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本來精心安排好的后事,卻被不爭氣的兒子劉義符打亂了算盤。劉義符每日貪于玩樂、不思進取,朝廷都要火燒眉毛了,他仍然縱情于聲色犬馬之中,這樣的皇帝被廢是遲早的事。
只不過劉裕的托孤之舉顯得頗為兒戲,劉裕剛死一年,兒子劉義符就被廢,之后父子倆就在另一個國度見面了,不知道劉義符會給劉裕一個怎樣的交待呢?是后悔自己安于享樂,還是怨恨被顧命大臣誅殺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武帝紀上》《中國歷史記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