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大白天睡覺,因為孔子會對你說:“朽木不可雕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總是有人睡不著。《詩經(jīng)》:“乃寢乃興,乃占我夢”,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那些圣人們,覺得睡覺是很有神秘感的事情,只有在睡眠中,才可能夢到先祖,夢到吉祥之兆。要是專門說睡覺這個事情,可能從早說到晚也說不完。曾子說,“孝子之養(yǎng)老也……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yǎng)之”,要當個孝子,首先要讓自己的長輩睡好覺。這可以說是拔了幾個高度了。
睡覺本來是很放松的事情,幾乎所有人都會把睡覺當成是放縱情緒的事情,即便是天子諸侯們,真的是要睡起覺來,是根本顧不得什么禮儀的,在床上可以睡,在席上可以睡,就是在車上也是可以睡的,儀態(tài)感沒有了,威嚴感也沒了,端著的高大上也不要了。睡覺就是睡覺,就是那么簡單,所謂“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跟今天沒有什么不同。
《戰(zhàn)國策》:“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就是一國之君也沒有什么辦法,心里面想的事情多了的話,就是再大的貴族也是睡不著的。《春秋左氏傳》:“盡借邑人之車……寢于其中而逃”,魯國的陽虎坐在車上逃離魯國,結(jié)果在車上睡著了,可以說是心大得很。還有《國語》里有“王枕其股以寢于地”,吳王夫差果然是個很放得開的君主,居然就直接睡在地上了。
陰謀那么多的春秋戰(zhàn)國,只是說到睡覺這個事情,上到貴族,下到庶民,那都是很希望有個好睡眠的。睡在床上,完全不會顧及朝堂上的那些爾虞我詐,更不會糾纏于戰(zhàn)場上的你來我往,“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什么壓力也沒有,就跟今天的人一樣,拿起手機隨便玩,玩著玩著就睡著了。
《莊子》里有:“今子有大樹……逍遙乎寢臥其下”,莊子眼中的圣人,在大樹邊上休息,逍遙著逍遙著就睡著了,這才是最高的境界。當然任何時代,安然入眠的人都不多。大多數(shù)人總是內(nèi)心想得多,孔子說:“終夜不寢”,孔子的徒弟子貢也說:“不寢不食”,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最后就搞到“以至骨立”了。這樣看起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形銷骨立的概率比較大,身寬體胖的可能是比較小的。
史書有:“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國君們常常忙于大事,坐著坐著也就睡著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齊景公就有“公姑坐睡”。秦孝公見商鞅的時候,商鞅論說治國道理,說的事件特別長,孝公也是“時時睡”,也就是打瞌睡。簡直讓人懷疑商鞅不是說服了孝公,而是說困了孝公。至于所有的國君們,大多睡覺的時候都想夢到一個人,那就是周公。如果夢見周公,那是大大的吉兆。
孟子說:“喜而不寐”,說高興過余了,就會睡不著,這顯然是真理。孔子和徒弟們睡不著覺還算正常,有個杞國人,整天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孔子和弟子們憂愁的事情,是懷才不遇,是不能在朝堂中施展自己的才華,拯救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杞國這個人憂的是天地之事,所以就成了笑話了。
還有因為兒女情長睡不著的,這要是在《詩經(jīng)》中可以找到大量的記載,比如“我心憂傷……假寐永嘆”,還有“齒缺睡寐……形若木槁骸,心若死灰”。還有齊國的文姜,因為被鄭國公子忽拒絕了婚事,那也是“半坐半眠,寢食俱廢”。這可能就是“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的春秋戰(zhàn)國版本吧。
孔子的弟子中,還有個很厲害的人物,叫宰予。但是宰宇做了一件事情,被孔子大大的責備了,那便是“宰予晝寢”。孔子認為宰予“朽木不可雕”。其實別人只是白天睡覺而已。這簡直不可想象,要是今天的人,很多都有睡午覺的習慣,那在孔子的眼中,就都是朽木了。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