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坐擁荊州名將如云、謀士如雨,卻為何不敢北上與曹操一戰
在赤壁之戰前有實力稱霸天下的,包括曹操、孫權、袁紹、劉表,曹操、孫權不用多說,都是一代人杰,而袁紹多謀少斷,雖說實力很強,但本身能力不足,失敗是早晚的事。
在這些人當中,最微妙的就是劉表,劉表坐擁荊州,帶甲十余萬,不僅名將、謀臣眾多,且劉表本人權謀老道、能力出眾,是爭霸天下的不二人選。那么,為何劉表不和曹操一較高下,拼出個嶄新的未來?
上圖_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
劉表缺乏軍事才能
劉表占據荊州之前,曾經單人獨騎,赴任荊州刺史,當時漢室衰微,所謂的一州長官常常名不副實,可劉表卻可以在短時間內,統御整個荊州,經營得也是有模有樣。由此可見,劉表的行政能力十分了得,換言之,劉表的治國能力很強。
然而,在漢末亂世,最重要的就是軍事才能,如果不善于統兵作戰,那是十分吃虧的,在這一方面,劉表有所欠缺。
史料記載“表圍之連年不下。羨病死,長沙復立其子懌,表遂攻并懌,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馀萬。”
公元198年,長沙太守張羨反叛,劉表派兵圍剿,卻是連年攻不下來,等到張羨病死,劉表才收復了失地。張羨在三國期間,只是個不入流的將領,為何劉表多年攻不下來,由此推斷,劉表不太善于統兵作戰。
上圖_曹操(155年-220年)
除此之外,在公元199年到203年,劉表和交州牧張津開戰,同樣也是多年打不下來,直至張津被部下所殺,才解決了問題。
與此同時,劉表為了抵御曹操,常常聯合雇傭兵,在北邊充當屏障,比如張繡。張繡接替了張濟的勢力,并在196年投奔了劉表,駐扎在宛城,張繡的實力很有限,可即便如此,在198年,張繡還是擊敗過曹操一次,當然了,這其中主要因為賈詡的助力。
劉表讓張繡在北方看門,有讓其充當炮灰的意思,但也間接說明,劉表在統兵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時常用雇傭兵幫其作戰。
上圖_張繡(?—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
荊州處四戰之地,常常自顧不暇
盡管劉表所在的荊州實力很強,但他和曹操類似,都處于四戰之地,周邊全是敵人,換言之,后顧之憂太多,要想全心攻打曹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史料記載“袁術之在南陽也,與孫堅合從,欲襲奪表州,使堅攻表。”
在東邊,有袁術、孫堅,公元191年,袁術曾派孫堅進攻劉表,劉表派黃祖出戰,偷襲中射殺了孫堅,由此,還和孫權結成死仇。
公元194年,益州劉焉去世,他的兒子劉璋繼承益州地盤,劉璋資質平平,劉表見有機可乘平,派人策反益州的將領,但以失敗告終。
史料記載“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
在抵御曹操的同時,劉表也在和四周的敵人開戰,如果要想解決曹操,必須先將內部的問題解決,而且劉表內部的叛亂也時有發生,換言之,劉表抵御曹操有余,但要在幾條線上同時開戰,他也沒有那個能力。
上圖_荊州各郡劃分圖
荊州世家大族的掣肘
之所以劉表能在荊州快速站穩腳跟,并成為一州諸侯,很大程度上源自荊州世家大族的幫助,此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蒯越、蒯良。
劉表剛到荊州,為了平定當地宗賊,便詢問蒯家兄弟。蒯良說道:“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茍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
蒯良的建議是以仁政收服人心,而蒯越的建議是用謀略震懾諸賊,適逢亂世,怎么可能只靠仁政就能讓宗賊歸附,所以必須胡蘿卜和大棒一起用,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最終,劉表采用了蒯越的建議,派蒯越邀請宗賊首領55人赴宴,并在宴會上全部誅殺,如此這般,荊州七郡傳檄而定。
蒯越、蒯良是世家大族成員,其勢力不容小覷,雖說劉表最后采納了蒯越建議,主動出擊,但蒯良的建議也有部分代表性,換言之,一部分世家大族并不想劉表做大,或者不建議劉表南征北討。
上圖_蒯(kuǎi)良,字子柔
劉表是外來戶,俗話說得好,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盡管之后劉表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但很大程度上,他的決策也會受到當地世家大族的制約,不能任意而為。
史料記載“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后嗣,此萬全之策也。表大將蒯越亦勸表”。
另一方面,在對于曹操的態度上,荊州的世家大族還有自保和投誠的想法。在官渡之戰前,劉表采取了遠交近攻的對策,跟袁紹交好而跟曹操對峙,而蒯越的態度是希望劉表投奔曹操,以圖自保。
劉表并沒有進攻曹操的打算,但由于荊州世家大族的影響,他在決策前也需要慎重考慮,換句話講,由于蒯越等親曹派的存在,劉表也難以對曹操大動干戈。
上圖_蒯越(?-214年),字異度,襄陽中廬(今湖北襄陽西南)人
劉表比較偏向安于現狀
劉表的野心是有的,否則他也不會到處征戰,可對比曹操、劉備、孫權,劉表更偏向安于現狀。荊州所在位置四面受敵,某種意義上說,戰爭才應是劉表的日常事務,可劉表將不少精力花在了內政上,不僅開經立學,還招募儒士。
史料記載“州界群寇既盡,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經章句,謂之后定。”
劉表在荊州做了不少實事,當地百姓由于劉表的存在,過得比其他地區好得多,但從側面,我們也能看出,劉表稱霸的野心不算太大,在劉表看來,他更想活得安穩一些。
上圖_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
史料記載“太祖之始征柳城,劉備說表使襲許,表不從。及太祖還,謂備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會也。”
公元207年,曹操遠征柳州,劉備建議劉表偷襲許都,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劉表拒絕了劉備的建議。如果將劉備換在劉表的位置,他一定不會錯失良機,可劉表就是劉表,空有一身好本事,卻缺少稱霸的野心,于是荊州的事業,在劉表之后也就結束了。
上圖_三國鼎立
適逢亂世,要想獨善其身那是不可能的,曹操、劉備、孫權就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不擇手段地擴張、征戰,直至三分天下。然而,在劉表看來,人生的全部意義并非來自爭霸四方,還有很多事值得他去做,就算他和曹操拼個魚死網破,又能到什么呢,爭來奪去,或許只是一場空!
作者:九魚亭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六》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