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最大的責任人不是太監王振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歷史上的一個恥辱,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被俘,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屬罕見。那么明朝25萬大軍為何會敗于瓦剌幾萬人的軍隊?
說起土木堡就不得不提明英宗寵信的太監王振,很多人都認為王振擅權,最終導致明軍失敗。其實小編覺得這樣說還真是抬舉王振了,因為王振的靠山就是皇帝,他還沒有那么大的膽量拿皇帝的性命開玩笑。明軍失敗皇帝被俘對他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甚至對他來說還是災難,他在朝中樹敵很多,靠山倒了,他也必將樹倒猢猻散,所以他萬萬不敢拿御駕親征當兒戲。
在小編看來,土木堡之變完全是明英宗朱祁鎮自己釀的苦果。從開始的御駕親征的決定,其實就不是王振能決定的了的。明朝沖永樂年間朱棣就有規定,京師三大營的統帥必須是皇帝,任何人都無權指揮,所以這就是朱祁鎮要御駕親征的直接原因,王振只是一個支持者而已。
明軍一路從北京出居庸關到大同,都沒有碰到瓦剌軍,這讓朱祁鎮很郁悶,在返程的時候如果還沒有與瓦剌軍遭遇,那么這一次御駕親征就沒有毫無意義,只落下一個勞民傷財的名聲。當年朱棣親征蒙古,而出現過這種情況,朱棣無奈之下,攻擊了曾協助朱棣靖難的阿魯臺部,這也算是對此次親征的交代。當時朱祁鎮也面臨著這種情況,所以他在返程的時候,沒有按照預定路線而是基本按原路返回,而且一路走走停停,其實就是尋找瓦剌軍后者說等待瓦剌軍予以決戰。
至于為何駐扎土木堡導致沒有水源,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當時南臨的懷來衛由于之前明軍的臨陣脫逃,已經被瓦剌占領,不得已才駐扎土木堡。就算當時被圍困土木堡,與瓦剌議和被騙,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王振能做的了決定的,所以把責任完全推給王振也是沒有道理的。瓦剌假裝議和退兵,王振趕緊命南下到懷來取水,明軍已經口渴難耐,完全沒有了軍隊的建制和警惕,爭相南奔,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遭到了瓦剌騎兵的沖殺,毫無還手之力的明軍被大量屠殺,最終導致土木堡的失敗。
由此可以看出,土木堡之變的慘敗,其實主要責任人就是朱祁鎮自己,他自負、不聽取大臣的建議和錯誤的判斷最終成為俘虜。所以說從小在溫室中長大的朱祁鎮有御駕親征的斗志,卻無御駕親征取勝的能力。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