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哥王陽明,人類無法阻擋他的腳步,只有地心引力能約束他
人人都有夢想,有人夢想屹立在成功之巔,俯瞰萬千山巒;有人夢想行走到水窮處,坐看風云變幻。但大明王朝有一人的夢想竟然是要與孔孟齊名,做”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沒錯,他就是王陽明。
他的父親王華再怎么說也是當朝狀元,祖上也都是高級干部。看到自己的兒子這樣口出狂言,害怕到時莽撞,辱沒了家族名聲,被人嘲笑可不好。那孔孟圣人的高尚德行是隨隨便便能去比肩的嗎?于是要想個辦法去阻止這個可能即將到來的“慘劇”。什么辦法呢?王華想到了結婚,用家庭責任來轉移王陽明的精力和注意力。
可是在大婚當天,竟然不見新郎官的到場,空空蕩蕩晾了新娘一天。原來,王陽明和當地的一位道士練習打坐,結果沉醉其中,忘了結婚這件事兒。可見,王陽明說要成為”圣賢“不是說著玩兒的。
政治上,他在工部搞建筑,在刑部斷案子,在兵部靠一身武藝震懾武官找茬。可以說是文武兼備。后來劉瑾上臺,因王陽明不配合其工作,將他貶到三千里開外的貴州龍場“再改造”。結果王陽明在這個未開化的地方興辦書院,教導當地百姓。還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境界。史稱“龍場悟道”。
后來劉瑾被取消公務員資格,王陽明復官,被朝廷委以重任。時年明朝內部動蕩,王陽明先是平定江西數十年的巨寇盜匪,一戰成名,遠近震驚。緊接著領命前往福建剿匪,中途遇到寧王叛亂,結果一個月隨手就讓這場蓄謀10年的計劃破產。在平叛中,創造的“十家牌法”沿用到民國。基本上,王陽明充當了大明王朝的“消防隊長”,哪里有危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幾乎達到“魔擋殺魔,佛擋殺佛”的境界。
可能看到人類已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了,感覺孤獨寂寞,悟出了最大的對手其實就是自己。于是辭官做了老師,潛心研究學問。于是,開創了我們在歷史課本上都學過的“陽明心學”。
《傳習錄》集中了王陽明一生對圣賢之道的參悟和理解,后世對這部著作的關注度不是很高,但它是提煉出佛學的經義,與中國傳統哲學完美契合的產物,可以說,在王陽明的手中,儒釋道三家在經歷上百年的碰撞與銜接中正式融合在一起。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