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王”錢镠才是五代十國的牛人:國祚最長,后世出了18個院士
前些日子,位于杭州市臨安區(qū)市中心的錢镠墓被盜一事引發(fā)了全國輿論關(guān)注。這亊讓人不解的是錢镠墓不是在荒郊野外,而是在繁華的市中心,左邊就是區(qū)政府,還有專門的管理處,而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此這般竟然被盜了。
如果錢镠地下有知,他一定會很氣憤:杭州人咋如此待我,我是對杭州是有大功的呀。
布衣起兵,化家為國
錢镠是吳越國的開國之君,一介布衣,在唐末亂世軍閥混戰(zhàn)之際脫穎而出,化家為國。
錢镠(862--932),杭州臨安人。傳說出生時天生異象,滿室異光,他的父親認為不詳,想把他丟進井里淹死。但錢謬的祖母認為錢镠不是尋常人,就把他救了下來,所以錢镠的小名就叫“婆留”,至今在功臣山南麓的平地中還有婆留井這一歷史遺跡。
錢镠粗通文墨,剽悍異常,“少拳勇,喜任俠,以解仇報怨為事”。十六歲時,和人結(jié)伙販賣私鹽。二十一歲時,他拉起自己的隊伍,開始“從軍”。
三年后,也就是黃巢揭竿起義那年,他率領(lǐng)這支隊伍投奔到軍閥董昌手下。錢镠驍勇善戰(zhàn),董昌很倚重他。錢镠在戰(zhàn)爭中逐步樹立權(quán)威,他統(tǒng)一了杭州“八都兵”,后來又從八都分出兵力,另立五都,大大加強對“八都兵”的控制,成為“十三都”的實際指揮者。
憑借著杭州“八都兵”,錢镠為董昌在第一次杭越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了越州浙東觀察使劉漢宏。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董昌歡天喜地到越州(今紹興)去了,而把杭州留給了錢镠。
自此,錢镠有了自己的地盤——杭州,邁開了立國吳越的第一步。當時錢镠在浙西崛起,而董昌盤踞在浙東,龍虎對峙。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正月,董昌野心膨脹,居然在越州稱帝。錢镠忠于唐室,主動請纓,興兵討伐。他用兵如神,在蘇州擊敗了楊行密的援軍,迅速攻克越州,擒殺董昌。
十月,錢镠升任鎮(zhèn)海、鎮(zhèn)東兩軍節(jié)度使,統(tǒng)一了兩浙,吳越國的版圖基本形成。
唐天復二年(902年)錢镠被封為越王,兩年后改封為吳王。后梁朱溫開平元年(907年)封為吳越王,梁末龍德三年(923年)正式冊封為吳越國王。
錢镠所創(chuàng)吳越國,極盛時擁有十三州、一軍,包括今日浙江全境、蘇南、閩北一帶的地方。
和錢镠交好的詩僧貫休獻詩贊道:“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三建杭州,筑塘浚湖
說起杭州,北宋詞人柳永在《望海潮》里稱“錢塘自古繁華”,其實在唐朝時,杭州只是一個三線城市,正是有了錢镠才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
錢镠定都杭州,曾三次修筑、擴建杭州城。890年,錢镠“筑新夾城環(huán)包家山,洎秦望山而回,凡五十余里,皆穿林架險而版筑”,擴大了杭州城的西南部。
三年后,錢镠第二次擴建杭州城。這次工程規(guī)模宏大,堪稱大手筆。他征用了二十萬民夫和十三都軍士修筑杭州羅城(外城),周長70里。修成后,杭州城的面積擴大了一倍以上。
當時錢镠的官職是蘇杭觀察使,僅統(tǒng)轄蘇州和杭州兩地,據(jù)測算,當時蘇杭總?cè)丝谝簿?4萬戶多點,如果一戶出一丁的話無法滿足二十萬民夫的數(shù)額,一戶出兩丁才能滿足。此外錢镠還不惜動用軍事力量——十三都軍士參與杭州羅城的修筑。如此反常的舉動,可以看出錢镠修筑杭州羅城不僅是為了滿足軍事內(nèi)需、對外防御需求和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也是為了削弱杭州八都集團中不從屬于他的軍事力量。
910年,錢镠沿錢塘江邊第三次擴筑羅城,這一次的擴建,擴大了杭州的東南城。
錢镠如此大興土木,勢必會遭到百姓抱怨。《五代史補》記載了“錢镠弭謗”的故事,有人在晚上用白土在大門上寫道:“沒了期,侵早起,抵暮歸。”錢镠看到后,不怒反喜,讓人在旁邊又加了一句:“沒了期,春衣才罷又冬衣。”怨言頓時消失。
錢镠興建杭州城時,曾意味深長地說:“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茍得之于人而損之己者,吾無愧歟!”
錢镠治理杭州最大的功績在于整治錢塘江海塘和疏浚西湖。他統(tǒng)治時期,錢塘江潮水之患很嚴重,下令筑捍海塘。但錢江潮大,很難動工。據(jù)說,錢镠“三千強弩射潮低”,他造箭三千支,命強弩手五百人射潮。每人六支,潮水一至,便射出一支。射到第五支,潮水才退,東趨西陵,遂定基石。
在錢氏統(tǒng)治的近百年間,杭州地區(qū)基本上免除了潮患,農(nóng)業(yè)年年豐收,成為江南富庶之地。“錢塘富庶,由是勝于東南”。
他疏浚西湖時,有個術(shù)士向他進言,如果填平西湖修建王府,可保吳越國國祚千年,否則的話國祚長不過百年。錢镠敬天畏命,是個很迷信的人,但他并不以“真命天子”自居,也沒為后世子孫考慮,哈哈大笑道:“豈有千年而無真主者乎?”繼續(xù)讓軍民疏浚西湖,興修水利。
吳越人民感念錢繆的治水偉業(yè),將他稱為“海龍王”,尊奉他為水神。
善事中國,保境安民
吳越國的國祚如那個狡猾的術(shù)士所說,果然不到百年,但這也是五代十國中國祚最長的。為何小小的吳越國,在亂世當中能夠做到國運最長呢?
杭州錢王祠的主殿殿門匾額上大書著“保境安民”四個大字,這“保境安民”和“善事中國”便是吳越國的基本國策,立國之寶。
朱溫滅唐建梁時,錢镠身邊的高級幕僚、“江南才子”羅隱建議他興兵討伐:“縱無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為東帝。奈何交臂事賊,為終古之羞乎!”
羅隱的話講得很明白,打勝了,入主中原,失敗了,也可退守吳越,自立為帝。但錢镠有他的顧慮,“奈興兵征討,必動干戈…百姓必遭荼毒…吾以有土有民為主,故不忍興兵殺戮耳。”
錢镠審時度勢,對朱溫俯首稱臣。他和他的子孫都沒有稱帝,他臨死叮囑后代:“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
只要是中原王朝,吳越國就承認對方是皇帝,自己是臣屬。而不管這個王朝有多亂、有多弱,也不管這個王朝離吳越國有多遠,或者這個王朝對吳越國是否會構(gòu)成威脅。
吳越國尊奉的王朝有八個之多,依次為唐、梁、后唐、晉、契丹、漢、周、宋,這在中國應該是最高紀錄了。
錢镠“度德量力而識時務”,有人可能會嘲笑他小家小業(yè),可正是他的低調(diào),使吳越國成為五代十國亂世中唯一的一方樂土,“民至老死不知兵革”,使吳越成為“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之地。
吳越國之前的杭州,其知名度和綜合實力還不如越州,更不用提揚州和南京了。但是經(jīng)過錢氏三代五王的辛苦經(jīng)營,到了宋初,杭州一躍成為“東南第一州”。
“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也。”這句話出自千年前的君主之口,這便是錢镠的偉大之處。
說英雄,誰是英雄?以民為本,造福一方,錢镠就是一個應該大書特書的英雄。
錢氏家訓,綿及千年
吳越國在五代十國中,不僅國祚最長,而且在稱王稱帝者更換頻繁且結(jié)局大多悲慘的動亂年代,吳越國三代五君,沒有一人死于非命。
978年,吳越國最后一個君主錢俶“納土歸宋”,使得北宋最終不戰(zhàn)就統(tǒng)一南方,不僅讓兩浙百姓免遭生靈涂炭之苦,而且保全了錢氏家族并綿延至今。
錢氏家族逃脫了帝王之家乃絕種之家的歷史命運,這不僅讓五代和其它九國的君主們相形見絀,就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絕無僅有。
自五代以來,錢氏后裔從臨安出發(fā),在各地開枝散葉,名動華夏,享譽全球。錢氏家族人才輩出,貫穿了自五代以至今日的整個中國史。宋代有錢惟演、錢易,明代有錢德洪,清代有錢大昕、錢謙益。近現(xiàn)代更是呈井噴之勢,涌現(xiàn)出了錢穆、錢鐘書、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玄同、錢正英等一大批英才俊杰。關(guān)于近代錢氏出現(xiàn)的杰出人才,有這樣一句口頭禪,“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錢氏家族文化綿延不絕、經(jīng)久不衰,秘訣正是《錢氏家訓》。
錢繆晚年身患眼疾,有術(shù)士說他如果治療的話,活不過兩年。在治與不治的選擇間,錢繆說道“吾起自行伍,跨有方面,富貴足矣,但得兩眼見物,為鬼不亦快乎!”
公元932年三月,時降大雪,八十一歲高齡的錢镠走進書房,為教育子孫“上承祖禰之澤,下廣子孫之傳”寫下了《武肅王遺訓》。這位統(tǒng)治杭州45年之久的“海龍王”升天而去。
其孫錢俶根據(jù)《武肅王遺訓》、《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起居注》,編輯成《錢氏家訓》,頒發(fā)給諸子孫。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錢氏家訓》,是錢镠第三十二世孫錢文選于1925年重新詮釋編輯成文的。
錢氏后族靠著是通過優(yōu)秀家風的傳承、學風學術(shù)、家風氛圍的熏陶,才能使錢氏家族各行各業(yè)人才輩出、富過三代、長盛不衰的。
錢氏家訓凝結(jié)了一代代錢氏長輩對后世子孫的期許和教誨,蘊含在每一個錢氏子孫的血脈深處,為錢氏后輩的思想和行為提供了準繩。
2008年,錢學森堂侄錢永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談到獲獎的原因時,他說:“我注定繼承了錢氏家族的血統(tǒng),似乎生下來就要做這樣的工作,走這樣的路。”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