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入侵荊州時,諸葛亮已在劉備麾下,為何沒有提出應對之策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四十回,發生在曹操入侵荊州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曹操、曹仁、曹洪、劉備和諸葛亮。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夏侯惇兵敗博望坡后,曹操大怒,傳令起兵五十萬入侵荊州。就在此時,荊州牧劉表病情加重。臨終前,劉表命人將劉備請來,囑咐劉備協助守住荊州。劉備離開后,劉表又寫下遺囑,遺命由長子劉琦繼任荊州牧,由劉備負責輔佐劉琦。蔡夫人和蔡瑁聞聽此事后,大驚失色,命人守住襄陽城門,不準劉琦進入。沒過多久,劉表病重不治而亡。
劉表死后,蔡瑁等人違背劉表的遺囑,立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面對曹操的大舉入侵,荊州文武主張投降曹操,劉琮也只能聽從,并派宋忠前往曹營獻降。不料宋忠在從曹營返回荊州途中被關羽手下士卒抓獲,劉備這才知道了劉琮等人投降的消息。
不久后,劉備得知曹軍即將兵臨新野,連忙向諸葛亮問計。諸葛亮提出,新野軍民也轉移至樊城暫避。同時,諸葛亮又提出,可再度在新野擊敗曹軍,拖延曹軍的進攻速度。此后,諸葛亮又,命關羽率領一千人馬在白河埋伏,命張飛引一千兵馬在博陵渡口設伏,又讓趙云引軍三千埋伏在新野東門之外,劉封及麋芳二人帶兩千人馬在新野城外鵲尾坡前駐扎。諸葛亮下令各位將領,等曹軍進入新野后,由趙云所率將士向城內發射火箭,一旦曹軍出逃,各路大軍一起殺出,合力將曹軍擊敗。
戰事的發展也正如諸葛亮戰前預料的那樣,曹軍進入新野后,趙云所部向城內射箭,城內一片大火。曹軍在撤出新野后,遭到了關羽、張飛所部的截殺,曹軍再一次傷亡慘重。
按照《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劉表病逝后,其子劉琮在蔡瑁、張允等荊州文武的鼓動下投降了曹操,而此時劉備的駐扎地卻并非是新野,而是距離荊州州治僅有一河之隔的樊城。因此,小說中描述的這場戰斗也就不可能在歷史上出現。同時,小說中出現的諸葛亮種種計策也是子虛烏有之事。
事實上,曹操此時入侵荊州的戰術運用非常成功。據《三國志?荀彧傳》載,曹操采納了謀士荀彧提出的“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的戰略戰術,很快便突破守軍的防御,深入荊州腹地。直到曹操本人來到宛城之后,劉備才得知曹軍入侵的消息,劉備只得放棄樊城向南逃竄。
或許有人會提出這樣一個疑問:既然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已經身在劉備陣營,為什么不提出有效的防御策略對抗曹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是劉備寄寓荊州七年間的發展。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劉備來到荊州后,暗中招兵買馬,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不過,在劉表的嚴密監視下,其實力的發展也是非常有限的,其軍隊總兵力大致上不會超過三萬人,這其中還包括一定的水軍。以這樣的實力對付曹操的十余萬眾,顯然是極其困難的。因此,劉備若想取得荊州保衛戰的勝利,就必須聯合荊州本地勢力的配合。而以蔡瑁、張允為首的荊州本地勢力都主張投降曹操。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諸葛亮再有能力,也無法改變大局。
其次,此時的諸葛亮也并無改變戰局的能力。從《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記載來看,自從劉備“三顧茅廬”將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請出山后,對其任用還是非常慎重的。這也就是為什么直到劉備奪取荊州四郡后,諸葛亮也不過僅僅是負責后勤工作而已,并未涉足作戰指揮。一句話,劉備深知諸葛亮缺乏的是具體的工作經驗,他最需要的就是在工作中逐漸積累這樣經驗。因此,直到劉備入蜀之前,諸葛亮都從未涉足軍事。從劉備的這個安排也可以看出,以當時諸葛亮的能力,是根本沒有這個才能去對付曹操的。一句話,當時的諸葛亮也不具備這樣的本事。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