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么不敢殺了父親李淵、永絕后患?
雖然說是“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是沒事干,誰愛殺親人玩?還不是受到威脅、不殺不行了?
我當然不會認為李世民是白蓮花,我也無意夸大玄武門事變之前,他受到了多少“壓迫”。但是史書上確實有記載,李建成曾在世民酒中下毒,世民回家后“嘔血數升”才幸得不死。
我再說一遍,我不認為李世民是白蓮花。客觀地說,這說明什么?說明兄弟之爭,已經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沒有任何和解的余地了。李世民殺了建成元吉,這是一個解決辦法;或者建成殺了世民,也是一個解決辦法。
不管是哪個解決辦法,都并沒有“殺李淵”這一項內容。因為建成一死,李世民就成為大唐王朝事實上的唯一繼承人。李淵即使再不滿意,也不能否認這個事實。
包括建成世民在內,李淵有二十二個兒子。但是除了早逝的李玄霸(就是小說里的“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只有建成、世民、元吉是李淵的皇后竇氏所生。竇皇后不僅是李淵的結發妻子,還是著名的竇氏氏族的女兒。而自魏晉以來,氏族在政壇官場的潛勢力之大,是今人難以理解和想象的。
簡單一句話,以竇氏家族為代表的門閥氏族,是唐朝得以立國的重要支持。幾百年以來,當權者在權力穩固的時候,會想到打擊氏族,但建國之初,又不得不依靠氏族。李淵初建大唐,百廢待興,也離不開氏族的力量。
為了大唐的穩固,李淵的下一任皇帝,一定會在竇皇后的四個兒子(活著的還有三個)中產生,這是父子君臣朝野的共識。李淵也一直是用這個標準來培養兒子們的。
還有一個因素,除了早死的第五子李智云之外,李淵其他兒子年紀都太小。第六子荊王李元景生于公元618年,在玄武門之變時還是個八九歲的孩子,其他的就更小了。所以玄武門事變之時,李淵手里,并沒有別的繼承人選。
天下一定是大唐的天下,太子只能在建成、世民和元吉中產生。而建成元吉是一伙的。只要干掉建成元吉,世民就是未來皇帝的不二人選。已經六十高齡的李淵,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培養另外一個繼承人了。
所以,李淵只能把皇權交給李世民。
所以,李淵面對剛剛殺掉另外兩個兒子的二兒子李世民,會把這樣無可奈何的話說得這樣情真意切:“諸軍并受秦王處分”。
所以,李世民完全沒有必要殺掉父親,背上“弒父弒君”的罪名,給自己的政治名譽增加污點。
他不是不想、不敢弒父,而是完全沒有必要弒父。因為李淵的存在,并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后患。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