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6個典故:這輩子必須要讀一次,受益終身!
1.知恩圖報:感激他人的恩惠并設法報答。
秦穆公外出巡視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戰馬弄丟了,等他找到的時候,一伙人已經把馬殺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愛馬身死,雖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無罪,馬死已經無可挽回,再追究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失去民心。
于是,秦穆公便對殺馬的眾人說:“吃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隨從給他們斟酒喝。國君不罰反賜酒,挽救他們的性命,讓這一伙殺馬人心中慚愧不已,秦穆公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幾年后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被晉軍包圍,危在旦夕。當時吃秦穆公馬肉的那伙人聽說了此事,決定報答秦穆公的恩德,他們在危急時刻沖破晉軍包圍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軍來援,大敗晉軍,還俘虜了晉惠公。這就是知恩圖報的典故。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東吳大將呂蒙因為讀書少,被稱為吳下阿蒙。孫權看不下去,就對呂蒙說:“你之仗軍務,不讀書怎么行?”呂蒙感覺軍務繁忙,無暇讀書。孫權批評呂蒙:“不要求你學富五車,涉獵一些歷史罷了,你難道比我還忙嗎?”
呂蒙為了不再挨批,就開始讀書,學識漸長。有次魯肅跟呂蒙商議國事非常吃驚:“世人都說將軍不過一介武夫,沒想到今日一敘學識淵博,已非吳下阿蒙。”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日,就應當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勾心斗角:被世人誤會最多的詞語。
只要說起勾心斗角,大家馬上聯想到陰謀詭計,其實這個典故最初不過是形容建筑構造的精美,與明爭暗斗沒有任何關系。
阿房宮還沒有建成秦朝就滅亡了,后來被項羽一把火燒個干凈,世人對這所雄奇的宮殿心向往之,不少文人騷客對其緬懷,杜牧就寫出《阿房宮賦》,警醒晚唐的統治者。其中有這樣幾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大意是說: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筑,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這就是“勾心斗角”的來歷。
4.天經地義:天地間亙古不變的規則,理所當然的事情。
織布時,需要先把縱線(經)布設好,然后再用橫向(緯)的線穿梭交織。所以,經線是很關鍵的。由這個意思引申出規范、原則,不能改變也不容置疑的道理。“義”指準則。“天經地義”是“天之經地之義”的濃縮。在古人眼中,天覆蓋著,地承載著,天與地都是至高無上的。“天經地義”就是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5.食言而肥:違背諾言,只圖對自己有利。
魯哀公的貼身仆人郭重發現季康子與孟武伯兩人有不臣之心,就匯報給魯哀公,請他借機責問。魯哀公借口舉行宴會,摸摸兩人的根底。孟武伯先向魯哀公敬了個酒,接著便挖苦郭重:“你怎么吃的這么胖?”
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呢,更何況郭重的主人是國君,季康子連忙出來打圓場:“孟武伯需要罰酒,郭重跟隨大王事務繁忙、舟車勞頓,我看著都瘦了一大圈,你怎么能說他胖了呢!”魯哀公看兩人一個囂張跋扈,一個口蜜腹劍,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心中非常惱怒,指桑罵槐地說:“吃的假話太多了,只知道顧自己不顧別人,能不胖嗎?”這便是“食言而肥”的來歷。
6.養兒防老:養育孩子是為了防備老年無依無靠。
宋朝有個百姓醉酒鬧事,誤殺鄰居的老婆,被判處死刑。他的兒子愿意替父受刑,于是上堂稟明上官:“養子待老,積谷防饑,代父償命,留名萬世。”辦案的官員被他的孝心感動,就赦免了他的死刑。
百善孝為先,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大家在追求人生目標和價值得同時,切勿: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小伙伴們今天的這篇文章分享到這里,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你們看完有什么感受?歡迎和小編評論,或者說你們還有什么想要和小編的建議呀,或者是看法啊,再或者是有什么煩心事,都是可以和小編直接評論的~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