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到底是誰?為何黃帝要將他趕盡殺絕?學者:換作是你也忍不了
劉邦和項羽擊敗秦二世得楚河漢界,司馬懿和司馬炎篡改曹魏結束三國鼎立,秦始皇和能人將士統一六國得天下第一秦朝……炎帝和黃帝殺了蚩尤,于是才有了炎黃子孫,可見歷史都是分裂走向暫時的融合,其中又無非是誰和誰的合作,誰和誰的對立,不過面對上古炎、黃和蚩尤之戰,可謂是迷霧重重:一問蚩尤到底是什么存在?二問炎、黃兩帝為何殺他?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起的,而且只能一起解決的,而這都不得不說到他們的最后一戰—涿鹿之戰,起初大家以為這只是一個上古神話故事,但須知黃帝炎帝等人接二連三得到了一些實質存在的證據,所以涿鹿之戰的真實性也越來越可靠,當然最初它只存在于《山海經》中: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意思就是蚩尤要打黃帝,黃帝就讓應龍儲水準備反擊,結果蚩尤聽說了之后先下手為強,請了風伯雨師下大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黃帝就讓旱魃停雨,然后殺了蚩尤。這里其實沒有出現過炎帝的身影,可為什么說是兩個人一起殺了蚩尤?這還得追溯到炎黃打了一架,結果炎帝輸了,歸入了黃帝的部落,成“炎黃聯盟”,當時蚩尤攻擊的其實是這個聯盟。
可黃帝干嘛殺蚩尤?明明炎帝也輸了,他使用的卻是懷柔政策,對待蚩尤卻成了虐殺,根據馬王堆帛書《黃帝·正亂》記載:黃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發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人唼之。
可以看到“剝”“射”“翦”“鞠”“腐”“唼”,就是剝了皮給人當靶子,剪了頭發做成旗幟,把胃充成球然后踢,煮了他的骨肉給天下人吃—以上種種都不是一個仁君該有的表現,也不是一個想要統一所有部族的君主能做得事,像這種事情一旦做了,就會擔上暴君的名頭,根本不要想還有人歸順了,不過黃帝還是這么做了,其原因不過只有一點。
蚩尤太厲害了,《龍魚河圖》說: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意思就是蚩尤族人都非常抗打、身強體壯、還會使用工具,尤其是炎帝戰敗之后,黃帝想要當天下第一帝,蚩尤不滿因而生出叛逆思想,加上當時還發現了銅礦后,更是無所畏懼,黃帝因此九戰九敗,所以心中惱怒非常,累積到了頂點。,就有學者說換作是任何人都忍不下這口氣。
還有一點也是學者根據他們的外貌差別推測出來的,前面已經說過了蚩尤的長相,按照現代人的思想,他們妥妥的就是蠻子,還是先進的蠻子,考古學家曾發現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認為蚩尤可能就是曾存在過的類似于這兩種人的另一批智慧人種,或就是其中一種,這樣的存在對于當時的炎黃來說不啻于韃奴之于當時中華的存在,雖然說中華更文明先進一些,反正就這么個差不多的意思。
于是蚩尤慘死于炎黃手上,又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于是蚩尤就從一個戰爭中正常的失敗者,變成了一個反派的形象,儒家典籍尤其如此,起初黃帝還稱他為“兵主”,《史記》中說漢高祖劉邦起義前還“祭蚩尤于沛庭”,還是《史記·封禪書》說“三曰兵主,祀蚩尤”,但漸漸他的名字被解讀為“蟲農”。
儒家是直接說: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蚩尤最為暴。黃帝族成為正統,成為始祖,“舜、禹、契、后稷皆黃帝子孫也”,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成為第一個祭祀黃帝的皇帝,加上遼朝為了更好統治說自己是炎帝后人。
蚩尤的形象與此同時愈發邪惡—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為貪戎。直到現在蚩尤才被正名,這場戰役也不存在是誰的入侵,只是弱者對強者的反抗,是強者對弱者的挑釁,是歷史上最正常且簡單不過的戰役,因此蚩尤只是和炎帝黃帝一樣的普通領導者,是《三海經》中一個獨特的存在。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