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共有4位前將軍,有兩位最后當了降將!
前將軍,是一個始于戰國時期的武將官職。東漢時期,前將軍的地位,僅次于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到了三國時期,前將軍得到了廣泛的冊封。比如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就將關羽冊封為前將軍,這也是關羽生前的最高官職。再比如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后,就將張遼冊封為前將軍。由此,對于前將軍的擔任者,往往都是當時的一流武將。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東吳,歷史上共有四位前將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四位武將中,后面兩位都背叛了吳國。
一、呂范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呂范年輕時只是一名汝南郡的縣吏,但是儀表過人。城里有劉姓人家,家境富裕而且女兒非常美麗,呂范前往求親,劉氏的母親嫌棄呂范,不愿意答應婚事,但是劉氏卻說:“您認為呂子衡會是個長久貧困的人嗎?”其意是指,呂范的“容顏姿貌”乃是貴人之相,于是決定下嫁于他。
后來,因為中原地區的戰亂,呂范來到壽春,并結識了依附于袁術的孫策。公元197年,呂范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后,呂范繼續輔佐孫權。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中,呂范跟隨周瑜破敵有功,戰后官拜裨將軍,領彭澤郡太守,受彭澤、柴桑、歷陽三地奉邑。之后,劉備親自來到建業,與孫氏結為姻親,呂范曾建議軟禁劉備,然而其計最終沒有實行。此后,呂范遷任平南將軍,屯軍于柴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當孫權正要背盟偷襲劉備駐守荊州的大將關羽前,曾到過呂范的家跟他說:“如果當初聽從你的建議,今天就不必勞師動眾了。如今我將逆流攻討關羽,你要幫我守衛好建業。”結果孫權成功消滅關羽,之后回師,遷都武昌。呂范拜為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丹陽太守,治理舊都建業,食邑溧陽、懷安、寧國。
公元222年,曹丕派遣大軍進攻東吳。對于呂范來說,率領大軍全力防守。同年,呂范被冊封為前將軍,并賜爵南昌侯。公元228年,呂范被孫權冊封為大司馬。不過,非??上У氖?,呂范在這一年就病逝了,這讓孫權痛惜不已。黃龍元年(229年),孫權還都建業,途徑呂范墳墓,仍忍不住悲呼:“子衡!”并為之淚流不止?;囟贾?,更下令以太牢之禮(古時天子祭祀社稷天地所用的大禮)祭祀呂范。
二、朱桓
朱桓來自于吳郡朱氏這一世家大族,早在公元200年,朱桓擔任了縣令等官職,并率軍平定叛亂。公元222年,孫權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后,選擇和曹丕決裂。而這,自然讓曹丕十分不滿。于是,曹丕派出大軍來征討東吳。和呂范一樣,朱桓也參加了抵擋曹魏大軍的戰役。盡管在兵力上處在劣勢,可是,朱桓還是成功化解了曹仁等人的攻勢。
彼時,朱桓火燒曹泰營寨而擊退他們。在曹泰敗退后,深入吳軍身后的常雕等人進退兩難,朱桓回身與別將嚴圭、駱統共擊常雕等人,斬殺常雕、諸葛虔,生擒王雙,送至武昌。常雕的5千人全軍覆沒,僅臨陣斬殺或溺死的就多達一千余人,剩下的三千余人都被吳軍俘獲。曹仁因為沒有聽從蔣濟的正確意見而招致慘敗。孫權嘉獎朱桓的功績,封他為嘉興侯,任命為奮武將軍,領彭城相。
到了公元228年,朱桓又參加了石亭之戰。在這場戰役中,陸遜、朱桓等人包圍了曹休,促使曹魏一方損兵折將。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登基稱帝,并將朱桓冊封為前將軍。嘉禾六年(237年),魏國廬江主簿呂習請求東吳出兵支援他,他打算開城門作內應。
全琮和朱桓都率兵支援他,到達后,事情敗露,軍隊要退走。城外有條溪水,離城一里,寬三十多丈,深的地方八九尺,淺的也有四五尺,各部隊引兵渡河,朱桓親自斷后。當時廬江太守李膺整頓兵馬,打算等待吳軍渡至河中央時趁機襲擊它。但一見到朱桓的節蓋在后方,最終還是不敢出戰。敵軍是如此畏懼朱桓的。
朱桓輕財重義,且記憶力好,見人一面,幾十年不會忘記,部下一萬人,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朱桓都全部認識。喜歡供養士卒,贍養親戚,俸祿家產,都分給他們一同享用。朱桓病重的時候,全軍營都十分擔憂。到了公元238年,朱桓病逝,終年62歲。
三、唐咨
對于唐咨來說,原本是魏國的將領。公元225年,唐咨起兵造反,不久之后,因為吃到了敗仗,唐咨逃到了東吳。公元239年,唐咨因為在東吳立下了不少戰功,所以獲得了前將軍這一官職。公元257年,諸葛誕在壽春起兵造反,以此和司馬昭相抗衡。對此,諸葛誕將自己的兒子派到東吳,從而換取后者的支援。于是,東吳派遣唐咨等人去幫助諸葛誕。
但是,在這場戰役中,不僅東吳沒能取得戰績,諸葛誕所在的壽春,也被司馬昭包圍。到了公元258年,諸葛誕和唐咨嘗試突圍,不過沒有取得成功。最終,諸葛誕被司馬昭擊殺,而唐咨則選擇了歸降,被冊封為安遠將軍。到了公元262年,司馬昭打算進攻蜀漢,并讓唐咨打造船只,從而為接下來討伐東吳做準備。
當然,在此之后,唐咨的結局,就沒有相關的史料記載了。在三國時期,唐咨先在曹魏擔任將領,然后歸降東吳,成為吳國的前將軍,但是,唐咨還是背叛了吳國,又投靠曹魏。這樣反復易主的情況,確實是比較少見的。
四、孫秀
最后,孫秀的祖父孫匡,是孫權的堂弟。作為東吳宗室,孫秀得以擔任前將軍這一官職,并鎮守武昌地區。當然,因為手握重兵,孫秀也遭到了孫皓的猜忌。況且,孫皓即位后,確實殺害了不少吳國宗室。于是,公元270年,孫秀背叛吳國,投降了西晉。
來到洛陽后,孫秀被司馬炎冊封為驃騎將軍。相對于之前的前將軍,驃騎將軍自然是更高的官職了。不過,到了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后,孫秀就被貶低為伏波將軍,這是因為孫秀在西晉失去了利用價值。公元301年到公元302年之間,孫秀去世。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