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和兩宋那么富裕,怎么還有12個皇帝逃跑?
在我國歷史上,唐宋兩朝是比較強盛的,尤其是唐朝,疆域遼闊,國泰民安,萬國來朝,一幅盛世景象,一般稱之為盛唐。宋朝也不弱,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的22.7%,經濟繁榮程度前所未有。不過,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唐宋時期的皇帝卻經常逃跑。
唐朝早期的皇帝都是比較強勢的,如太宗李世民等,加上國力強盛,倒沒出現逃跑的情況。但是從安史之亂爆發以后,隨著唐玄宗李隆基開創的開元、天寶盛世繁華落盡,唐朝國勢開始逐漸走向衰落。
公元755年,安祿山(唐玄宗李隆基的“干兒子”)從范陽(今北京)起兵反叛,很快攻陷了洛陽。當時的國都在長安,但是洛陽是都城長安的東面門戶,長安受到嚴重威脅。唐玄宗見安祿山來者不善,開始向四川逃跑。不過不好意思說逃跑,下詔曰:御駕親征。清朝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皇帝逃往西安,號稱“兩宮西狩”,也和這差不多。
唐玄宗跑了,留太子李亨監國。誰知道他向南面的四川跑,太子隨后也跑了。不過太子是向北,逃到了靈武(寧夏靈武),在靈武稱帝,即唐肅宗,唐玄宗稀里糊涂就成了太上皇。
公元763年唐肅宗駕崩后,太子李豫繼位,為唐代宗。這年9月,吐蕃二十萬兵馬殺向長安,很快兵臨城下。唐代宗二話不說開溜,一路逃到陜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美其名曰“出幸”,這分明繼承了他爺爺唐玄宗的優良基因。
唐代宗的兒子唐德宗李適(kuò)也逃過,涇原節度使(轄區在今甘肅平涼附近)姚令言率五千士兵來京師長安護駕,結果京兆尹王翃用粗茶淡飯招呼他們。
憤怒的涇原兵開始作亂京城,唐德宗嚇得逃出長安,從咸陽逃到奉天縣(今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在奉天過了一段時間,又跑到漢中去了。如果情勢變得更惡劣,估計還會往成都跑。
公元881年,聽聞黃巢攻克洛陽,正向長安襲來,唐僖宗李譞嚇得翻山越嶺,逃往成都避難。等黃巢撤出長安后,唐僖宗才敢回到長安。唐僖宗死后,唐昭宗李曄更悲慘了,根本就不像皇帝樣,想跑的時候還跑不了。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兵犯長安,嚇得唐昭宗出逃,準備去山西投奔李克用,半路上被華州節度使韓建給挾持并軟禁了兩年。901年,又被李茂貞挾持到鳳翔(陜西省寶雞),后來又被朱溫挾持到洛陽,并殺死。
第一個逃跑的宋朝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79年,趙光義北伐北漢,然后強行北伐契丹(遼)。高梁河一戰,宋軍慘敗。趙光義險些被擒,情急之下也顧不得身份了,在涿州尋了一輛驢車,狂奔逃過一劫。
公元1004年,契丹蕭太后攜遼圣宗耶律隆緒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攻宋,宋真宗趙恒被嚇得差點逃往南京或成都。不過,好在被寇準給阻止了,說服宋真宗北上澶淵迎戰,這次只能算逃跑未遂。
公元1126年,金軍兵臨東京開封府城下,宋徽宗趙佶慌忙禪位給太子趙桓,自己逃到鎮江府(江蘇鎮江)。四個月后,宋徽宗又跑回到開封,結果和宋欽宗一起做了金兵俘虜,被扣押在五國城坐井觀天。
宋徽宗的兒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建立南宋,為宋高宗,之后嚇得一路向南逃,既不在定都鎮江,也不定都南京,而是定都臨安(杭州),稱行在,實際就是國都。因為被金兵搜山檢海嚇怕了,選擇杭州方便出海逃跑。
1276年,蒙元軍兵臨臨安城下,趙?(也稱趙顯)降元,南宋滅亡。不愿降元的大臣帶著趙昰、趙昺逃往南方,在福州擁立趙昰即位。隨后,元軍殺入福建,趙昰逃往廣東,不慎落水,驚嚇過度病亡。趙昰死后,趙昺即位,逃至崖山,崖山之戰中被陸秀夫背著跳海。
綜上,唐朝和宋朝逃跑的皇帝各有6位,一共有12位。按說唐宋都是比較強盛的,卻有這么多皇帝逃跑,原因也不盡相同。唐朝皇帝逃跑多是出于內亂,因為藩鎮權勢過大,皇權比較弱,只能跑。
宋朝經濟雖然強,但是由于重文抑武,加上失去幽云十六州的屏障,對抗外敵入侵的軍事能力太弱,宋朝皇帝逃跑多是因為外患。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