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七大軍師,諸葛亮未進前三,第一名你想不到!
秦漢興盛之后的三國割據時期,成為我國歷史上英雄輩出,各顯風流的舞臺。梟雄以膽氣武力搶奪地盤,飽讀兵書的謀士們則以智商入股,他們在權力爭斗中一度占據主導地位。三國時,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軍師,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但是如果給三國軍師們排個名的話,這兩位其實并不能排在前面。
三國時功勞比較大的軍師有這樣七位,小編貿然參考他們的能力和貢獻做了個排名:
第七名:陸遜。陸遜生于公元183年,享年六十二歲。他是孫權幕府的人,被孫權任命為大都督。陸遜最大的功勞就在于以巧計誘騙關羽輕敵,最終偷偷奪取了荊州,殺死了關羽。之后又在劉備復仇伐吳的時候,巧妙利用劉備連營扎寨的弊端,用火攻之術,打敗了劉備,成為把蜀漢從興盛拖往衰敗的死亡之手。陸遜輔佐孫權四十多年,忠貞賢良,是東吳輔國名相,也完全稱得起三國時期戰功赫赫,榜上有名的軍師。
第六名,賈詡,生于公元147年,活了七十七歲。他早年是在董卓旗下效力。由于身逢亂世,所以他輾轉投靠于別人,不管跟著誰,他都很善于判斷形勢,為他們獻出關鍵性的計策。賈詡曾幫助郭、李在逃難中扭轉戰局,反攻回長安;兩次幫助主將打敗曹操;在主將投降曹操后,又特別得到了曹操的賞識,為曹魏進攻袁紹做了心理上積極動員;后來,在曹丕的帝位之爭上賈詡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所以,賈詡是魏國早期不可或缺的軍師。
第五名,就是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生于公元179年,享年35歲。和諸葛亮一起都是劉備的軍師,曾因為長得丑不被賞識重用,但最終被劉備重用。龐統的聰明才智主要表現在會識人和特別誠實坦率上。據說他的軍事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曾經幫助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的軍隊。只可惜英年早逝,沒有發揮出他的巨大潛能,如果龐統不死,估計歷史會被改寫。只因短命,一生功勞不如諸葛亮,所以龐統屈居諸葛亮之后。成為三國時期第五大軍師。
第四名就是諸葛亮了,生于公元181年,享年53歲。他是三國時期重要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也是發明家。小編私下以為,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才有了三國這種格局的存在,不管是從當初藍圖的描繪,還是三分天下之后,諸葛亮帶著蜀漢幾十年的苦撐,維持局勢的角度來看,都可以這么理解。沒有了諸葛亮,三國就算會存在,在時間長度和分割程度上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第三名是司馬懿,和龐統同歲,只是他活了72歲。司馬懿出生東漢末年的貴族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可以說是滿肚子經綸,但是他始終隱忍不發,在曹家三代的猜忌中穩扎穩打,一步步走上高位。在與諸葛亮的多次交戰中也似乎勢均力敵,未分勝負。最終熬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操,成功篡權,孫子登上西晉皇位,成了三國最大的嬴家。
第二名荀彧,生于公元163年,享年49歲。他曾是東漢末年的漢臣,對漢室忠心耿耿,投靠曹操后,幫助曹操制訂了統一北方的大計,并一步步輔佐曹操做大做強。對于早期的曹魏江山,功不可沒。最終,荀彧因和曹操政見理想不同,不滿曹操稱王,服毒自殺,以死明了志。
第一名郭嘉,生于公元170年,享年37歲。郭嘉開始跟著袁紹,后來投靠了曹操。他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曹操稱贊他真是自己的奇佐。后來郭嘉多次跟隨曹操,常常給曹操出一些預見性很強的計謀,幫助曹操打敗劉備,俘虜關羽,官渡之戰時大敗袁紹。特別是郭嘉能和曹操相知,情同手足。其實曹操很多次用兵如神,都是郭嘉的功勞,曹操自己也說,郭嘉的功勞是最大的。曹操曾打算以后統一了中國,就把國事都交給郭嘉處理,可惜郭嘉也是沒有保養好身體,早早地就離曹操而去了。
以上七位軍師,可以說都具有雄才大略,各為其主,就獨立的個體而言,他們是幸運的,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人盡其才發揮出了潛力;把他們放到歷史長長的編年中來評價,他們為推動歷史進步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貢獻,小編的排名也只是一家之言,歡迎讀者諸君指教。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