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常以曹操冊封的漢壽亭侯自居,他為何不接受劉備的冊封?
關羽常以曹操冊封的漢壽亭侯自居,他為何不接受劉備的冊封?
導語:關羽除了后世尊稱的武圣這個身份之外,讓人熟知的就是漢壽亭侯這個爵位了,可以說這個爵位伴隨了他的一生,當時人們也把關羽稱為侯爺。但三國時期,亭候這個爵位并不大,因為亭候上面還有鄉候、縣侯、公侯、王侯等等。而且這個爵位還是曹操冊封的,后來劉備稱王之后也想給他封爵,但關羽卻不接受冊封而是繼續沿用漢壽亭侯這個爵位?其中有什么貓膩,我們一看究竟。
事情還得從關羽投降曹操時說起,當時劉關張三兄弟在徐州被曹操擊敗,兵荒馬亂之中三人走散,關羽被曹軍將士擒獲。曹操因為愛惜關羽的能力,于是給他高官厚祿金錢美女,關羽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去處,于是在曹營安頓下來。不久后爆發官渡之戰,袁紹親率大軍攻打曹操,曹操集合自己所有精銳部隊開赴前線抗敵,關羽和張遼兩人被任命為先鋒探查軍情。
兩人到達前線之后遭遇河北上將顏良率領的一支一萬人的先遣部隊,當時張遼主張先后退,以為兵力太少。但此時關羽看見顏良雖然兵多,但將士們都風塵仆仆看上去非常疲勞,于是關羽建議可以先試探下他們的實力,大不過再撤退。張遼同意了關羽的建議,兩支大軍開始搏殺。但驚訝的是河北大軍果然像關羽所想的一樣,因為長途奔襲已經疲憊不堪,關羽此戰不僅斬殺顏良,而且還繳獲不少裝備,消耗了袁紹的實力。曹操得知這個消息不由軍心大振,關羽也憑借這份功勞被授與漢壽亭侯。
后來關羽報答了曹操的恩情之后重新投奔劉備去了,三兄弟重聚一起,經過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后終于拿下荊州全境,劉備也成為一方諸侯。在軍師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率軍攻占益州,關羽留守荊州抵御曹操和東吳。益州劉璋暗弱,劉備不費吹灰之力就接管了益州全境,之后又在漢中擊敗了曹操。曹操逼迫漢獻帝稱自己為魏王,劉備此時也自行進位漢中王,并給手下所有謀臣武將冊封爵位和官職。但到了關羽這里卻不接受劉備的冊封,反而繼續沿用漢壽亭侯這個爵位。
原來關羽一生終于漢室,他這個爵位是年輕時候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而且是經過漢獻帝應允授與的,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但后來鎮守了荊州,他已經名震天下,此時這些爵位還有榮譽對他來說已經無關緊要,所以劉備想給他更大的爵位他都不授予,一心只想把荊州打理好,只想如何再次舉兵北伐光復漢室。
結語:后世有人因為關羽拒絕劉備的冊封,不久后兵敗身亡,認為他已經和劉備有什么隔閡導致的。但其實并不是,他們兩兄弟感情依舊如初,這也就是為什么關羽兵敗身亡后劉備不惜一切代價發動夷陵之戰的主要原因。而關羽從年輕到年老,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原則,一直初心未改,他也正因為這份品質被歌頌至今。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