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丸鮮卑夷狄都十分郁悶:曹操劉備孫權哥仨掐架,為啥總是揍我們?
后漢末年當然不止三國鼎立,除了曹丕的魏、孫權的吳和劉備的漢,還有十幾個很多原本是王或自立為王的軍事集團,中原本土的小集團,基本都被曹、孫、劉三家吃掉了,按照當時人的理解,這叫“賊吃賊,越吃越肥”——當曹操死后,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漢臣了,因為大漢天子劉協已經變成了山陽公,以魏代漢的曹丕、早有稱帝之心的孫權、給活劉協開追悼會的劉備,在劉協眼里,都是漢賊。
三國時期是從曹操出將入相算起的,但那時候天下還只有一個皇帝,互相之間征戰不休的,是丞相、魏王(他從未篡漢,也不知道曹丕會追尊其為太祖武皇帝)曹操,左將軍領豫州牧、宜城亭侯(他自稱大司馬、漢中王)劉備,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南昌侯(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用劉協的名義冊封的)孫權。
曹操活著的時候,是三個漢臣打架,大漢天子劉協成了擺設,曹操死后,山陽公劉協連看打架的資格和興趣都沒有了。
劉協當大漢天子的時候,話語權基本為零,唯一能讓他感到高興的事兒,可能就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家伙,雖然窩里斗打得頭破血流,但是在捍衛大漢疆域和權威方面,還算做得不錯,盡管中原大地狼煙四起,邊境卻還算安寧,不管是烏丸、鮮卑還是東夷,只要鬧出一點動靜,曹劉孫還是肯暫時調轉矛頭,去將其修理一番的。
估計當年的烏丸、鮮卑、東夷等部族都是十分郁悶:你們哥仨掐架,干我甚事?為啥有事沒事就把我們揍一頓?我們曾經也是一方霸主,怎么連打醬油的資格都沒有,反倒變成了被打的醬油?
看到這里,可能有很多讀者會表示質疑:劉備這個所謂的“漢室宗親”。一輩子除了被人家追著跑,就是得一個地方丟一個地方,強悍的周邊部族怎么會把他放在心上?
我們細看《三國志》就會發現,即使是三巨頭中最弱的劉備,也能把中原以外的軍事集團呼來喝去:“彰武二年春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咸相率響應。”
五溪蠻首領沙摩柯跟著劉備一起討伐東吳,夷陵慘敗之后,劉備逃回了白帝城,而沙摩柯就沒那么好運氣了——他直接被陸遜包圍后吃掉了。
軻比能好好的當著部族聯盟首領,偏偏被牽扯進了劉備孫權的郎舅之爭,他實在是不敢不來:如果拒絕劉備的征召,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
劉備駕崩后,諸葛亮又開始往南打,他“七擒孟獲”在歷史上確有其事,這件事在《華陽國志》中也有記載:“建興三年春,亮南征。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夷漢亦思反善。亮復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為惡矣。’”
諸葛亮平定了南方部族,并把那里當成了倉庫和兵源,據易中天分析,蜀漢政權對南中部族的搜刮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劉禪兵敗勢危,也不好意思去南中避難。
劉備和諸葛亮在周邊部族中威望較高,這可能跟他們一直打著大漢旗號有關。讀者諸君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不管是劉備還是劉禪,從來就不曾自稱為“蜀”,他們都以大漢正統自居,后世很多帝王和史書,都把劉備的朝廷稱為“季漢”,甚至還給劉備上了個廟號,叫做“烈祖”——讀者諸君都知道,追尊劉備為“烈祖”,是把他和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世祖關武皇帝劉秀相提并論了。
劉備打著漢室旗號號令八方,孫權則是全憑武力說話:“黃龍二年春正月,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孫權攻打并收服的夷洲是哪里,筆者查到了答案,但是不能寫在正文里,有知道的讀者諸君可以在評論區為大家答疑解惑。
細細想來,劉備和孫權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征服周邊只是小打小鬧,真正大開殺戒嚇得烏丸和鮮卑站不起來的,還是曹家父子。
烏丸又叫烏桓,跟匈奴好像也有傳承、歸屬關系,到了曹操掌管漢朝軍政大權的時候,烏丸和鮮卑成了曹操麾下名將刷經驗值的小怪獸,其中打得最兇的,是張遼和曹彰。
在柳城之戰中,張遼摩拳擦掌興奮異常,曹操也不忍心打消他的戰斗激情:“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蹋頓單于跟冒頓單于啥關系且放在一邊(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但是此人在史料中卻大大有名:“袁紹與公孫瓚連戰不決,蹋頓遣使詣紹求和親,助紹擊瓚,破之。紹矯制(假冒大漢天子的名義)賜蹋頓為單于。”
蹋頓能打贏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卻死于張遼長戟之下,這一點都不冤枉:公孫瓚是割據勢力,而張遼穿的則是黑紅相間的漢軍衣甲。
張遼陣斬蹋頓之后,曹操也多了一處征兵之地:“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其首。其馀遺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統烏丸萬馀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在曹操凱旋途中,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等大大小小部落首領紛紛前來磕頭送禮,“祝賀”曹操干掉了他們的同族。
張遼陣斬蹋頓,曹操的黃須兒則在絞殺烏丸的時候,把鮮卑大人軻比能嚇趴了:“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烏丸反,以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虜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戰,射胡騎,應弦而倒者前后相屬……一日一夜與虜相及,擊,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時鮮卑大人軻比能將數萬騎觀望強弱,見彰力戰,所向皆破,乃請服。”
筆者才疏學淺,對《后漢書》和《三國志》研讀不深,后漢三國年間還有哪些名將、打了那些捍衛疆土之戰,本文未能一一列舉,這就要提請讀者諸君不吝賜教了:在曹劉孫三家爭霸期間,為什么周邊部族不敢趁機染指中原?是曹孫劉三位梟雄太厲害,還是烏丸鮮卑已經十分衰弱,連打醬油的資格都沒有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