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野蠻的北宋大將,狠人有狠招,狠到羌人不敢犯境
961年,南唐、南漢、蜀,看著是不是還蠻大的?
01
大周顯德七年(960)正月,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事前籌劃充分,準備工作完善,整個政變完成的非常完美。
后周小皇帝柴宗訓“禪讓”帝位,趙匡胤稱帝,建立大宋,改年號為建隆元年。
正在上班的大臣們被趙匡胤的部隊挾持住,向趙皇帝下拜稱臣。
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找個機會跑了出去,腳高步低地往家里趕。
氣喘吁吁快到家門口,街角轉過一隊騎兵,為首一將,頂盔貫甲,看到韓通,拍馬直沖過來。
《大駕鹵薄圖》里的宋朝騎兵形象
韓通跨進大門,聽到急促的馬蹄聲,轉過頭來,驚恐地叫道:“王劍兒!”
話音剛落,一道凌厲的劍光閃電般迎頭劈下,韓通身首異處,血染當場。
韓家仆人嚇得四處逃散,其妻其子趕出來,也被殺。
這是政變當天唯一流的血。
當初,后周小皇帝繼位,趙匡胤威望日隆,基本掌握了軍隊的大權。
軍隊高層領導,唯一韓通不是他這派系的人。
有一段時間,趙匡胤和韓通一起掌握軍隊,韓通是個急性子,動不動發脾氣,發急時話又講不順,只是怒目圓睜,死死盯著人。
大伙兒私下都叫他“韓瞠目”。
比起趙匡胤知人善任,寬厚大方,差了很多,在軍中漸漸地沒有地位。
老韓代表著朝廷中還忠于后周的部分官員。
趙匡胤雄心大志,要開創一個偉大的時代,計劃是把這次政變搞成一次漂亮的和平演變,讓大周順順當當地過渡到大宋。
要求軍人們約束行為,嚴申紀律,秋毫不得所犯。
得到韓通被殺的消息,非常不高興,可開國初期,穩定為主,沒有發作。
趙匡胤控制局面很有一套,所有的官員依原職不動,生意一樣做,城門一樣開。
一切和原來一樣,就是皇帝換了。
沒幾天厚葬韓通,追封為中書令。
02
殺韓通的“王劍兒”,名叫王彥升,王劍兒是他的綽號。
這個人就是一把殺人的利劍,鋒利無比,堅固非常;
殘忍無情,大膽妄為。
正是所謂殺人不眨眼的狠心魔王。
是五代十國那種亂世中生存下來,并如魚得水的勇士死士。
所有上臺的當家人都喜歡這樣不要命能打仗的人替自己效力。
五代梁唐晉漢周,王彥升從唐時入伍,城頭變幻大王旗,彥升一直在部隊一線。
唐、晉、漢、周直到大宋建立,他都是聲名顯赫的勇將,臂力超群,劍術精湛。
后晉少帝石貴重和靠山遼國翻臉,要派人到被圍的大名府送信,王彥升和另一勇士羅彥環應募,在遼國騎兵遍野的情況下,十幾人完成任務。
這些人本來就是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求富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修羅場中爬出來的人,心狠手辣膽大心細是必然的。
廣順元年(951),后漢大將郭威建立后周,和后漢有親戚的北漢發兵報仇。
后周大將向拱率軍在亭大破北漢軍,王彥升大大出了一次風頭,他親手斬殺了北漢大將王璋。
冷兵器交戰,這種沖鋒陷陣,砍砍殺殺的陣仗,的確是本事。
正是王劍兒利劍出銷,必飲鮮血的寫照。
跟隨周世宗柴榮征南唐,王彥升生擒唐軍兩名大將,又率自己所部斬了二千多人。
這樣勇冠三軍的戰將,胸懷大志的趙匡胤加倍籠絡,王彥升、羅彥環都成為趙匡胤帳下的死士。
陳橋兵變王彥升殺了韓通,趙匡胤雖然沒有處分他,但對老王加大了防備心理。
王彥升的搭檔羅彥環正是另一面的例子。
兵變當天,將士們簇擁著趙匡胤進入大殿,宰相范質當面問老趙:“世宗(柴榮)待你像兒子一樣,他尸骨未寒,你怎么能這樣做?”
老趙應不上,弟弟趙光義激動地哭了。
火燒眉毛,羅彥環挺身而出,撥劍在手:“我們這些人今天就要擁戴太尉(趙匡胤)為天子!”
趙匡胤喝斥小羅:“不得無禮!”
小羅仗劍不退,范質他們無奈,由副相王溥帶頭,向趙匡胤下拜,屈服了。
羅彥環的做法就很對,只彎弓,不發箭,威懾之下,達到目的就好了。
大宋成立后,羅彥環一路高升,早早就是節度使。
03
開國之初,正是急需用人之時。
趙匡胤對王彥升的忠心和戰斗力是放心的,王彥升還是在京城任巡檢。
這個殺人的機器,打仗的工具,政治頭腦很不夠,并沒有因為殺韓通受到的冷遇有所收斂。
一天晚上巡城,動了貪念,直接帶著衛隊到宰相王溥宅子敲門。
深更半夜,寂靜的街道上傳來呯呯的打門聲,有三分嚇人。
王溥聽家人報告,聽說是王彥升這個魔頭,先自嚇了一大跳。
心驚膽戰地叫人開了門,忙忙地迎了出去,把呵呵大笑的王彥升請到客廳:“王將軍深夜來訪,有什么重要公干?”
彥升輕松道:“沒其他事,就是夜里巡邏辛苦,口渴的緊,到大人家討杯水酒喝。”
王溥是個官場老滑頭,什么事什么人沒見過,聽音辨響,心里雪亮。
這王彥升是上家里敲竹竿來了。
王溥快速權衡了一下,估計彥升不敢霸王硬上弓,就裝作沒聽出弦外之音,吩咐家人快快擺下酒菜,請王將軍上座。
讓王彥升一杯一杯喝個痛快。
王溥就坐在一邊陪著,勸酒,請吃菜,多余的話一句不提。
這種老官僚,只要他不主動提出話題,當兵的王彥升根本點不到錢這個問題上。
王將軍見王溥不通透,又不好明言,喝了一通酒,只好告辭。
一個巡檢軍官,敢半夜闖進宰相的大門討酒喝——實則是敲詐。
這五代傳統軍人真是跋扈大膽,難怪后來大宋對軍人嚴防死守,絕不讓過雷池一步。
第二天,王溥立即向太祖趙匡胤告狀,太祖大怒,把王彥升外放降級,到唐州任團練使。
04
宋初的統一戰爭,宋太祖和首席參謀趙普制定的戰略是先南后北。
留著北漢作為與強敵遼國的緩沖帶,集中兵力,消滅南方各地割據勢力。
西北還有個夏州定難軍,表面上臣伏中央,其實是拓撥鮮卑(黨項)獨立地盤,他們幫助李唐王朝打過黃巢,賜姓李。
在夏、銀等五州已統治百年,是個潛在的敵人。
宋太祖在北方到西北,派了十幾個將軍每人守一個州,軍政財全由將軍說了算,你們的責任就是守土有責,在大宋對南方用兵是,北方、西北不要出現問題。
王彥升被處分后,沒多久重新派到西北的原州,成為北方防線鏈條的一環。
對付的是黨項為首的羌人。
大宋中央政府對羌人的政策,一個是打,一個是拉。
一巴掌加一塊糖。
王彥升將軍用的是恐怖政策,殺雞給猴兒看,瞧你怕不怕。
他鎮守原州,有財有兵,說一不二,那真叫霸氣側漏。
羌人犯了法,老王不打不罵,關著。
等到和幕僚下級宴會,把犯人帶上來,跪在大廳外。
老王喝著酒,興頭高了,就走到一個囚犯前,抓住腦袋,扭下一只耳朵,就這么嚼著吃,下酒。
犯人滿臉是血,一動不敢動。
吃貨都知道,鹵豬耳朵是下酒的好菜。
看來王彥升的口味非常重,要吃人耳朵,而且還是生吃!
幾年下來,老王前后生吃了一百多個犯人的耳朵,原州傳開了。
羌人都知道鎮守大將軍喜歡生吃人耳朵,嚇得老實守法。
原州地面,在王彥升防守的四五年里,治安非常好,沒有發生羌人叛亂事件。
其他幾個防守西北的將軍,各有各的招數,西北邊境無戰事,有力地支持了宋中央對南方的用兵。
和平年代的人可能很不理解戰爭年代的人所作所為。
殘忍地殺人,毫無憐憫之心地吃人,都是在亂世中形成的生存習慣,還是人類與生俱來或許就有的獸性?
王彥升五十八歲時,調離原州路上去世,至死沒有提拔到節度使這個職務。
趙匡胤曾經到武成王姜子牙的廟里參觀,下令把配享的大秦名將白起的祭祀位置去掉。
他對大家說:“白起坑殺了四十萬的人,這種殺人屠夫,沒有權利享受后世人們的祭祀。”
正所謂:亂世用重典,太平盛世用仁政。
所以王彥升這樣的狠人,戰爭時期永遠是香餑餑。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