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諸葛家族三兄弟,會分別投奔了魏蜀吳?看看大家族的智慧
諸葛家族是瑯琊望族,在東漢末年諸侯紛爭、天下動亂的時候,諸葛亮因為受劉備“三顧之恩”出山,之后擔(dān)任了蜀國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在這之前,他的哥哥諸葛瑾就已經(jīng)到了東吳,后來做到了大將軍;而他的弟弟諸葛誕,終生效忠于曹魏,稱征東大將軍。
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一個家族的人,居然能夠同時為三方做事,而且這三方還是對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那種。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有一定歷史原因,那個時候大家都非常需要人才,而當(dāng)時的人才又局限在“世家大族”里面,平民百姓都沒什么文化,只能當(dāng)兵,不能獻(xiàn)謀。
所以一個家族為多方勢力做事,大家也是比較認(rèn)可的,并不會覺得這個家族“花心”。話說回來,諸葛家族三兄弟,分別投奔了魏蜀吳,這其實也是一種大家族的智慧。諸葛家族和司馬家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司馬氏一直都站在曹魏陣營,后來還取而代之。
那為什么還說,諸葛家族的做法是有智慧的呢?畢竟最后的勝利者是司馬家族。其一,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三人,他們的才能、性格是完全不一樣的,諸葛瑾為人溫厚老實,有才但不格外突出,能夠賞識他的人,就是孫權(quán)這樣需要手下人全力效忠的“守成”之主;
諸葛亮號稱“臥龍”,是大才,能夠指點(diǎn)天下大勢,為劉備這樣的草根諸侯指明前路,輔佐他創(chuàng)下一番基業(yè),他的理想和劉備的夢想,簡直一拍即合;再說諸葛誕,他是一名將領(lǐng),才能一般,曹魏的實力是三國里最強(qiáng)大的,根基最扎實,最適合他去求個位置。
其二,所謂世家大族,最看重的就是宗族的延續(xù),換句話說,必須后繼有人。如果把籌碼全部押到一方身上,勝利了固然是全族榮耀,一旦失敗,全族都會面臨危險,這是世家大族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哪怕是分支,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夠代代傳承。
其三,如果大家分別站到了不同的陣營,假如一方有難,另一方還能伸出援手幫助一下。舉個例子,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孫權(quán)說他是自己的“神交”,非常信賴他,而諸葛瑾在東吳跟蜀漢關(guān)系惡化的時候,也致力于修補(bǔ)雙方關(guān)系,這里面當(dāng)然有諸葛亮的原因在。
其四,假如一個家族全部站在一個陣營里,還要面臨被猜忌的風(fēng)險。司馬懿雖然漸漸奪取了曹魏的實權(quán),但假如不是曹操死得早,他也可能會受到清算;曹操曾經(jīng)說過,司馬懿“鷹視狼顧”,還夢見過“三馬同槽而食”,囑咐兒子曹丕注意點(diǎn),不料曹丕沒放心上。
所以諸葛家族這么做,是有綜合性考慮在里面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沒能遺傳父輩的智慧,紛紛兵敗被殺、滅三族;至于諸葛誕,也因為起兵反對司馬家族,被殺滅三族。聰明的選擇,卻沒有帶來完美的結(jié)果。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