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袁紹帳下時,關羽連殺顏良文丑,劉備如何在袁紹那里活命?
說起關羽這一員大將,相信除開他溫酒斬華雄這一成名戰之外,最經典的橋段就數斬顏良、誅文丑了,甚至就因為殺顏良、文丑殺得太快,而和其他將領打的又很多回合,所以導致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關羽其實是刺客流的武將。
也就是說關羽頭三刀比較厲害,躲過頭三刀,基本上就和關羽能戰很久了。這種“關三刀”的說法確實也沒有詳細的佐證,當然,更不是本期要說的重點,我們本期探討一個有意思的點,就是關羽明明殺死了袁紹愛將顏良、文丑,劉備為何還能在袁紹那里活下來。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關羽在斬顏良、誅文丑之前是和劉備走散的,而關羽由張遼出面,走投無路之下被迫投降了曹操。有意思的是,劉備走投無路之下卻投了有“四世三公”之稱的袁紹,也就是說在曹操和袁紹開戰時兩人是互相不知道的。
但就在關羽殺顏良之后,袁紹第一次因為關羽要斬劉備,殺文丑后袁紹又要斬劉備,卻又被劉備輕易化解,這是為何?我們不妨從《三國演義》里去看劉備是如何兩次化解被袁紹斬殺的危機的。
第一次其實袁紹也沒確定就是關羽斬了顏良,只知道是一個赤面長須之人,所以比較篤定是關羽,結果劉備的一句:“備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長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豈赤面長須之人,即為關某也?”
你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劉備在徐州和關羽已經失散了,這天下樣貌差不多的人很多,不一定赤面長須的人就一定是關羽。而恰巧袁紹也是一個善變的主,這一次也就聽信了劉備的話,可危機還沒度過呢。
第二次關羽立起“漢壽亭候關云長”的大旗,又戰不三合,把文丑給斬于馬下了,要說不是關羽根本就沒人信了,所以袁紹自然氣憤非常又要斬劉備,劉備怎么說的呢?“曹操素忌備,今知備在明公處,恐備助公,故特使云長誅殺二將。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殺劉備也。愿明公思之。”
看,這是第一個理由,說曹操素來比較忌憚我劉備,所以怕我助你袁紹,所以故意讓關羽殺你愛將,然后借你的手來殺我。是不是有點道理?而后又說了一段話:“欲令一心腹人持密書去見云長,使知劉備消息,彼必星夜來到,輔佐明公。”
你看,又說了讓關羽來投袁紹,共同輔佐袁紹。這下袁紹一看,關羽也來,袁紹肯定也心動,劉備自然就躲過一劫。
而劉備這種應對危機,善于機變的能力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畢竟世事無常,有很多的事情是我們很難去預料到的,而及時應對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或者危險就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必將為我們的人生增加成功的幾率。你覺得是這樣嗎?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