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時楚國有多強大,打到一個國家的國君袒胸露乳、出城投降
魯宣公十二年的時候,南方的楚國出現了一位有為的國君,他便是楚莊王。
這段時期的楚國積極向中原地區發展,楚莊王最遠把楚國的軍隊推進到了黃河邊上,所謂問鼎中原說的大概就是這段時期的事情。晉國過了晉文、晉襄而后大致都處于半衰落時期,晉國的朝堂大半時間都被趙氏家族所控制,六卿們更多的時間都花費在爭奪話語權上,因此這段時期的晉國,整體上的發展趨勢是呈現下滑格局的,與楚國的爭奪戰中也常處于下風。
擅長于左右搖擺的鄭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看得清形勢,更多的偏向于楚國人。楚莊王四年,鄭國叛晉歸楚。楚莊王六年,鄭國在楚國授意后攻打齊國,這就是徹底向諸侯列國們宣布,鄭國是楚國的附庸國。楚莊王七年,鄭國受命攻打宋國,而當時宋國是晉國的附庸國,這場戰爭宋國的大將華元也被俘虜。
鄭國與宋國的戰爭之后,晉國人終于認識到,應該教訓教訓鄭國人了,否則鄭國這個姬姓封國就將徹底變成楚國人北進的前鋒軍。晉國人聯合衛、陳等國攻打鄭國,終于逼迫鄭國人臣服晉國。
這件事情或許是激怒了楚莊王,在楚莊王八年的時候,楚莊王就親自率領大軍,以“勤王”和攻打“陸渾之戎”的名義把楚國軍隊第一次推進到了周天子的都城附近,所謂”觀兵于周疆”,還有飲馬黃河,還有問鼎中原,大致就是說的這場北進之戰。
而其后的楚國更是張揚到了極致,滅舒國、滅陳國,每場戰爭都打得氣勢如虹,即便其間有多次與晉國的對戰失利,但都沒有動搖楚莊王稱霸中原的野心。因為鄭國的地理位置太過優越,處于“天下之中”,基本上和大多數最強的老牌諸侯強國們相鄰,也即是說只要征服了這個鄭國,就是把一只腳邁進了中原,楚莊王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楚莊王十七年的春天,楚莊王再次親自率領精兵強將,誓要徹底的攻破鄭國都城。楚國人圍困鄭國都城超過了三個月,就連鄭襄公也逐漸失去了作戰的決心,把命運交給了上天,在得到不利的占卜而后,鄭國人可謂是舉國大哭。百姓們在城墻下哭,將士們在城墻上哭,王公貴族們則在深宮大院中哭,整個鄭國可謂是彌漫著悲涼的氣息,哪里還有一個天子封國的威風。
對于鄭國而言,真正輝煌過的時代大致就在鄭莊公時期,只是在整個鄭國數百年歷史上來看,鄭莊公的輝煌如同曇花一現,后來僅僅存在于鄭國人的宗廟里,鐫刻在那些竹簡典籍中。《史記》載:“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伐鄭。鄭背楚,與晉親”,鄭襄公元年就推行了背離楚國依附晉國,或許鄭襄公根本沒有想到,幾年而后自己就為自己的決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鄭國都城里的哭聲,或許讓鄭襄公徹底地為自己的錯誤決策而自責,為了保全鄭國的百姓和祖先們歷經艱辛才建立起來的都城,鄭襄公脫掉了自己的衣服,捆縛了自己的身體,牽著羔羊,帶著群臣打開了都城的大門,親自向楚莊王投降。楚莊王此時已完全不把鄭國放在眼中,因此即便朝臣力勸莊王徹底滅亡鄭國,楚莊王卻也認為鄭國不足為懼,就只是輕易的同意了鄭國的降書,讓鄭國再次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國。此后多年之間,晉國多次攻打鄭國,都被楚國反攻,楚鄭聯盟的建立,讓楚國人真正在中原第一次有了響亮的聲音。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