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像劉備這樣四處游走的軍事團伙,軍費問題如何解決?
首先劉備一直游走是因為沒有地盤,而到了后期有了地盤,也就安定下來了。
他年幼喪父,靠著族內資助上了學,舉孝廉但是又沒當上官,只能在家里織席販履,就是個編草鞋的。而把劉備創立蜀漢的過程比喻成一個創業過程的話,首先一點便是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而這幾位合伙人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正是與劉備桃園結義的關羽和張飛。
雖然一同創業的人有了,但是劉備是個編草鞋的,能維持家庭溫飽就不錯了,而關羽在那個時候也只是一個商販走卒,也就是走街串巷的個體戶,同樣也只是能混個溫飽,后來甚至背上了人命官司,不得已流浪天下。只有三弟張飛算是中間有點資產的了??繗⒇i賣肉起家,而且平生素愛結識豪杰,家里也算是頗有資財。
張飛擁有的應該不止一家屠宰場和酒坊,桃園三結義之后,張飛還召集三百勇士,在自己家中的桃園開懷暢飲。能擁有如此大的莊園,多多少少也能算上一個中型地主了。有了張飛這點家當,這創業的初始資金算是有了。
雖說這個公司做起來了,但是在當時那樣一個動亂的時代,這點人馬還是太少了,而且這么多人你不說給他們發工資,飯總是要管飽的吧。幾百張口,賣草鞋可是養不活的,這時候業務也還沒發展,劉備咋辦呢?就只能再去拉投資了。
而這時候恰逢一隊中山商人做生意路過涿郡,領頭的人叫張世平、蘇雙,遇上了兩個潛在的金主,劉備趕緊擺下宴席邀請二人來吃飯,宴席上劉備大談理想抱負,言辭之中略微透露出囊中羞澀之意。而張世平、蘇雙本身也有不安分的心思,吃了人的飯,感覺劉備這行人說不定能夠成一番大事,所以也樂得投資他們,蘇雙等人不僅贈送給劉備錢財、馬匹,還給予了鑌鐵一千斤,劉關張三人手中兵器就是由此而成。
史料記載他:"數有戰功"、"有武勇"。戰爭結束后,劉備建立了其軍事集團的正規武裝力量,任職東漢王朝的平原相(縣令)。
營業進入正規,有個官職就有了稅收這條來錢的路子。但是地盤太小,這點錢還是不夠用,所以劉備就去給別人打工,外接任務來拿錢,曾經一度寄居大軍閥曹操、袁紹、劉表之下。跟他們打工賺錢。
劉備十五年顛沛流離,嘗盡失敗的滋味。直到后來借來荊州才算徹底安穩下來,這時候就可以自己生產,或者是以稅收等多少種手段養活自己一幫人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