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軍隊到底弱到何種程度?這一幕讓開封市民淚如雨下!
那個砸光的司馬缸……哦,砸缸的司馬光,砸的不僅僅是缸,連北宋也砸。
他啥都好,就一點不好:認(rèn)準(zhǔn)了老祖宗的規(guī)矩不能改,堅決反對變法。
王安石變法,他便成了王安石的仇敵,恨不得把他掐死。
幸虧趙匡胤當(dāng)年立下了“不殺文臣、諫臣”的規(guī)矩,否則,王安石變法失敗后,恐怕難逃一死。
這倒罷了。更嚴(yán)重的是,他不是因為變法的弊端而否定變法,而是因為變法本身而否定變法。
用人話來說就是:
只要是王安石的政策,不管好壞,不管新舊,他一概反對。
王安石
比如,王安石變法中有一條,叫訓(xùn)練國防軍。
北宋軍隊疲弱,這是一大隱患,即便和平年代,也讓有見識的大臣寢食難安。
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名叫韓琦,他們就不懂嗎?
他們非常懂,軍隊弱了,國家就容易受欺負(fù),落后就要挨打,是千古不滅的真理。
明明懂,也一定要裝著不懂,因為訓(xùn)練國防軍是革新派提出來的。
敵人認(rèn)為是對的,我們必須認(rèn)為是錯的,這是原則問題、政治問題,不是業(yè)務(wù)問題、水平問題、智商問題。
于是,北宋軍隊,不僅體制、機制上的問題積重難返,連必須的日常功課——訓(xùn)練、演習(xí),也荒廢了。
你指望這樣的軍隊打仗?呵呵。
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軍隊的戰(zhàn)斗力每況愈下。
祖宗之法不能改,寧可被打死,也不能訓(xùn)練。
1121年,此時的遼,南有宋,北有金,日子難熬。金對遼虎視眈眈,和宋約定,南北夾擊,攻打遼國。
因為方臘叛亂,宋耽誤了一年,次年才出兵,結(jié)果被遼打得大敗。
后來,遼一個州的將領(lǐng)反叛,投降北宋,畫家、書法家、藝術(shù)家、玩家唯獨不是政治家的宋徽宗大喜,下令繼續(xù)攻遼。
宋徽宗書法
此時,遼北邊受到金的攻打,不敢兩面作戰(zhàn),派出使臣求和。
宋徽宗的鐵哥們兼掘墓人——童貫先生,一聽,啥?早干啥了,現(xiàn)在南北夾擊,你還想求和?不聽。
使者大哭而去。
然后,宋遼交戰(zhàn)。宋20萬大軍,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氣吞山河,氣壯如虎,大舉進攻。
結(jié)果,被遼軍鐵騎沖了個尸橫遍野,死傷殆盡。
宋遼曾經(jīng)盟誓,換來百年和平
如此日薄西山的遼,把北宋軍隊打了個尸骨無存,別說遼宋皇帝嚇了一跳,就連金國皇帝,也吃了一驚:
我知道宋弱,可是在不知道你這么弱啊!
正如拉姆斯菲爾德所說:我們有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我們更有未知的未知……
拉姆斯菲爾德
宋軍這么弱,實在是“未知的未知”——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啊!
既然如此,滅了遼,干嘛不順便滅宋?
有人說金國皇帝想要滅南宋,是因為柳永詞把江南描述得太美好;
事實上,從認(rèn)識到宋軍疲弱開始,他們就動心思了。
有趣的是,遼軍在宋軍面前這么厲害,在金軍面前,卻是一觸即潰。
被金軍打得沒脾氣的遼軍,在宋軍面前照樣是大爺。
宋軍為什么弱成這個樣子?
下面這個歷史鏡頭,令人印象深刻,完美地闡釋了宋軍兵敗的原因:
1125年,金兵大舉南下,逼近黃河,都城開封危急。
宋徽宗緊急傳位給太子趙桓,即宋欽宗。
宋欽宗繼位,憑著一腔熱血,想要和金軍拼(別人的)命,派大將率國防軍兩萬人,前往保護黃河渡口。
開封人民熱淚盈眶啊,子弟兵小哥哥們,就看你們的了!
百姓們自覺自發(fā)地排成長隊,歡送子弟兵。
漸漸地,漸漸地,笑容僵住了,笑容消失了,有人開始哭泣。
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這些子弟兵,竟然連馬都不會騎!
他們好不容易攀上馬背,卻不知如何駕馭馬匹,雙手緊緊地抱著馬鞍,不敢動彈!
子弟兵一旦上了馬,連武器都沒法拿!
百姓終于明白,為什么20萬宋軍,被遼國鐵騎一沖,頃刻間就潰不成軍。
有人形容當(dāng)時百姓的表情,用了“震駭”二字。
估計歡送子弟兵之后,有門路的市民,就開始考慮如何逃離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