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五虎上將”能打過曹操的“五子良將”嗎?
《三國志》中把三國時期蜀漢陣營涌現出的五位杰出將領,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等五人并列在一傳之中,后世將他們稱之為“五虎上將”。五虎上將驍勇善戰,名聲撂在地上都能聽見響聲。
同樣,在曹魏陣營,也有“五子良將”。《三國志》中,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并列一傳,并評價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后世稱之為“五子良將”。
雖說“五虎上將”個個能戰,“五子良將”人人敢拼,但是十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到底“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誰更厲害?
我們姑且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對歷史上真正的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進行一個物理對比。
在五虎上將中,關公關云長被譽為“忠義無雙”、“亙古一人”。提到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都是其經典戰績。但在歷史上,華雄和文丑并非是關羽所殺,斬六將更是子虛烏有。
盡管如此,史書中的關羽依舊有著“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的出色表現。在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攻打荊州時俘虜于禁、斬殺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魏國的謀士程昱等人都曾經夸贊關羽、張飛道:“羽、飛萬人之敵也”。可見,關羽實力超群,他和張飛一樣,也是一時豪杰。
史書上,張飛最為神勇的表現是長坂坡一役。當時,劉備倉皇逃跑,張飛斷后。他“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馬超在正史中的表現似乎要遜色一些。他曾經憑借氣力想要偷襲曹操,但被許褚一瞪便不敢上前。不過,馬超也憑借自己的威名嚇得劉璋震投降。
黃忠雖然年老,但在定軍山一戰中“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立下奇功。
至于名將趙云,史書中記載,他曾在長坂坡時“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的精彩表現。之后,歷史并沒有記住他太多的功名。
三國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就是各路英雄競相比拼的競技場。五虎上將的武力都還相當不錯。
再看看五子良將,首先是公認的五人之首張遼。
張遼最經典的戰例就是合肥守衛戰。建安十二年,孫權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張遼手下可用士兵僅僅七千人。硬拼,沒有可能。坐等,只能被包了餃子。怎么辦?按照曹操的密信,張遼夜間挑選八百精兵。第二天,趁著暮色,張遼率眾持戟披甲,沖入敵陣。孫權措手不及,兩名將領和幾十個士兵斃命。一邊沖殺一邊大呼自己名字,直接殺到了孫權身邊。孫權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撤退到高臺之上自守。酣戰到了中午,孫權士氣被打了下去。在攻城十余日后撤退。張遼挫敗吳軍銳氣,聲威大振,江東百姓仰嘆不已,如果孩子哭鬧,還要一聽到張遼的名字,就馬上不哭。
樂進的人生經歷相對平淡,幾乎沒有什么經典戰事。官渡之戰時,他“斬紹將淳于瓊”;攻打袁譚、袁尚時,“斬其大將嚴敬”等,雖然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戰績,但他總能完成任務。
于禁早年跟隨曹操討伐黃巾賊劉辟、黃邵,“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邵等,盡降其眾。”此后,攻打橋蕤,又“斬蕤等四將。”于禁的才能更多地體現在訓練兵士、整頓軍紀和提升士氣等方面,他從嚴治軍,得到了士兵們的敬畏。
張郃先后在韓馥、袁紹和曹操手下效力,他被史書譽為“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或許因為是降將,張郃進入曹營初期,一直作為副將四處征伐,直到漢中爭奪戰夏侯淵去世后,人們才推舉了他為新任統帥。不過,張郃已經不再年輕,武力值自然也有所衰退,于是最終他被射中膝蓋而死。
最后一位是被贊為“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曹操表揚他“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從史書使用的筆墨上看,五虎上將個人的武力要勝過五子良將。盡管這樣的比對非常牽強,但是,卻符合人的情感慣性。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