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唯才是舉卻沒有接受呂布的歸降是因為什么?
樊崇鄂邑長公主李軼郭圣通劉秀
歷史上曹操是“唯才是舉”的典范,趣歷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xiàn)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三國志》裴注的《曹瞞傳》: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可簡單理解為,呂布為非常優(yōu)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說是萬中無一的“絕世高手”。誠然,呂布確實武藝高強,但他也是一個滿身污點、背主棄義之人。呂布也絕不像一些影視劇描述的那樣,是什么“三國第一猛將”,手執(zhí)方天畫戟的非凡人物,這些都是虛構(gòu)情節(jié),他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漢末第一不義莽夫”。
曹操,一代梟雄,識英雄重英雄,對人才也是格外的愛惜,而對于這種“三姓家奴”之人,曹操根本不肖與之為伍,故而可以歸結(jié)為,呂布雖然驍勇善戰(zhàn),甚至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其人品很差,所以曹操不是不能駕馭呂布,而是對他嗤之以鼻。
一、呂布,何許人
說起三國英雄人物,不得不說起一個人,那就是“飛將軍”呂布。呂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縣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以勇武著稱。
呂布雖然在每個人心目中有不同的定位,但在我看來,戰(zhàn)神呂布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只是限于時代的原因,以及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導致這位戰(zhàn)神“隨風搖擺”。他既是漢賊董卓的義子,也是曾經(jīng)依附袁紹、劉備而到處亂投之人,人送外號“三姓家奴”。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就是呂布驍勇善戰(zhàn)的例證,只是這位三國人物一直有不好的名聲,不被當時各路首領(lǐng)看好,這其中就包括曹操。尤其是在曹操這種經(jīng)歷了兗州大事件并且屢屢耳聞呂布斑斑劣跡的明白人眼中,呂布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二、一代梟雄曹操,不會正眼瞧呂布
三國時期風云詭譎,但即便是這樣,個人的武力值再高,也不可能拿來當保鏢用,何況當時的呂布已經(jīng)人到中年(公元199年是呂布巔峰時期后10年),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呂布能夠擁有十年前的武力輸出。所以一個污點滿滿、武力下降的人,當然不比曹操帳下的典韋、許褚等新秀戰(zhàn)將。
再說了,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英雄人物。此人雖屬奸詐之人,但英雄豪氣并不輸與同時代的其他人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曹操在用人方面特別器重恩義之人。曹操惜才、愛才,唯才是舉,但他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信用和秉性。呂布今天侍奉漢臣賊子,明天又反目成仇,今天依附袁紹、劉備,明天又偷竊城池,對于這樣一個反復無常之人,曹操根本不想與之為伍,不屑與之共事。曹操雖然知道呂布是英勇無比之人,但在品德上,曹操看得更重。
曹操: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yǎng),非卿莫能究其情也。荀攸:①呂布勇而無謀。②布驍猛,又恃袁術(shù),若縱橫淮、泗間,豪杰必應之。
翻看史書你會發(fā)現(xiàn),呂布并沒有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向曹操投降,而是一直死磕到了山窮水盡才來倉惶投奔,這是呂布不同于張繡的最重要的一點。對于曹操而言,呂布完全沒有任何“政治價值”可言,又如何能待見他呢?
三、唯才是舉,更要德才兼?zhèn)?/p>
曹魏集團在三國時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曹操帳下有很多治世能人,文有毛玠、郭嘉、荀彧等,武有八虎騎、五子良將、典韋、許褚等大將。這些人都是跟曹操出生入死的君臣至交,相對于無人品、無眼光、無眼色、無體力的“四無將領(lǐng)”呂布,他憑什么被經(jīng)歷了十年戰(zhàn)場歷練且在中原兗州站穩(wěn)腳跟的曹操放在眼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所以,公元199年白門樓下的呂布,已然活成了一個“滾刀肉”,連做個政治擺設(shè)“安樂公”的價值都沒有了。
歷史上就是這樣,有些步子如果邁錯了,也許就會滑入萬劫不復之地。如果背負不仁不義之罵名,即便武藝再精,也不會有立錐之地。飛將軍呂布的一生很短暫,如果一開始他能認清形勢,戰(zhàn)好隊伍,那么不至于空有一身武藝,肯定會有更好的文治武功。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