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趙構去做人質,卻被當成冒牌貨退回!金人給的理由很奇葩
先來看下《趙構與泥馬的故事》,兩個不同的版本。
01
康王趙構泥馬渡河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南渡錄》一書中記載:
康王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去金國做人質,在半路上逃跑了。
趙構逃脫后,疲于奔命,一路上非常辛苦,跑到磁州(河北邯鄲)的時候,遇到崔府君廟,就進去歇息。
趙構做了一個夢,夢見神人對他說:“金人追及,速去之!已備馬于門首。”
趙構被驚醒了,發現一匹馬就在自己身邊,于是翻身上馬,一路向南狂奔。
渡過黃河的時候,趙構發現,所騎的這匹馬不動了,往下一看,原來是一匹泥塑的馬。
02
宋高宗趙構泥馬渡江
《醒世恒言》記載:“直至二帝蒙塵,高宗泥馬渡江,偏安一隅,天下分為南北,方得休息。”
民間傳說,宋高宗趙構當了皇帝以后,為躲避金兵,藏匿在江邊一處神祠,準備渡過長江。
當天夜間,宋高宗發現神祠里一匹泥塑的馬動了起來,于是他騎著這匹馬渡過了長江,逃到了杭州。
03
不論趙構過得是河還是江,泥馬本身就不可信。
但康王趙構在金國做人質史上確有其事,不過,當時的趙構并沒有逃跑,也無需逃跑。
《宋史》記載:“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
靖康元年(1126年)春正月,金兵圍困北宋京城汴梁,要求北宋親王和重要大臣出面議和。
宋欽宗派遣知樞密院事李棁[zhuō]入金軍大營,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同時決定以一位親王護送金軍渡河。
宋欽宗找到康王趙構等親王,商議派誰出面合適,趙構“慷慨請行”,宋欽宗于是以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陪同趙構前往金營,金國元帥斡離不把他們扣留在軍中十幾天。
趙構表現出神情自若的樣子。
二月,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夜襲金軍,金軍責怪,張邦昌嚇得“恐懼涕泣”。
而趙構依舊是氣定神閑,若無其事。
斡離不懷疑趙構的身份,認為他不像是個親王。
一天,斡離不安排和趙構比射箭,其實就是為了試探趙構的虛實。
結果趙構連中三箭,斡離不這下就更懷疑趙構是冒牌的了。
又一天,斡離不得到情報,說宋軍要偷襲金營。
斡離不就過來責問趙構,宋廷為什么如此不守信用?
大臣張邦昌當時就嚇哭了,而趙構聲色不變地說:“我一直在你這里,怎么會知道。”
說完,轉頭對張邦昌說:“注意你的形象,別在這丟人現眼!”
聽了趙構的話,斡離不對趙構是冒牌貨堅信不疑:宋朝皇族子弟,哪一個不是膽小如鼠、懦弱無能!我見多了。
于是就向北宋朝廷提出新要求,以肅王趙樞替代趙構為人質。
就這樣,康王趙構被釋放了。
當年冬天,金軍再次南侵,趙構奉命前往金軍請和,他路過河北磁州的時候,大臣宗澤勸阻他留下,因此避免了被金兵俘虜。
金兵再度圍困開封,趙構以河北兵馬大元帥身份,率軍抵御金軍。
趙構為躲避金軍的鋒芒,先后輾轉于大名、東平駐扎。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金兵掠走徽欽二帝,趙構南渡至應天府(河南商丘)即位,史稱宋高宗,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權,不久遷至揚州。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軍攻打揚州,宋高宗倉皇渡過長江,經由鎮江輾轉至臨安(杭州),后在越州(紹興)、明州(寧波)、定海、溫州等地顛沛流離。
建炎四年(1130年)夏,宋高宗在金軍撤退江南的時候,回到臨安,征召精兵平定各路義軍及匪盜勢力,南宋這才逐步穩定下來。
最后,知道真相的斡離不,眼淚流下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