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的五虎上將都有誰,他們誰的武功排名第一?
第一名、大刀關勝
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歷史上的關羽死后一直未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直到北宋末年,宋王朝面臨內憂外患,北宋統治者希望借助關羽的神力來保家衛國,關羽地位才有顯著提升。北宋大觀二年,宋徽宗加封關羽為“武安王”;宣和五年,宋徽宗再次加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到了南宋,宋高宗趙構贊賞關羽能“肆摧奸宄之鋒,大救黎元之溺”,于建炎二年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而關勝為劉豫所害也正是在建炎二年,不知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還是關勝被害的消息傳到朝廷后,趙構感念關氏忠義才加封關羽的。
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中,關勝確實和關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而“忠義”當是二者聯系的關鍵紐帶。自古以來,忠義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一直為仁人志士所推崇,杜甫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岳飛書前后《出師表》,這種精神正如篝火一樣,將薪盡火傳,永遠不會熄滅。
目前存世的《水滸傳》版本,以容與堂本(北京圖書館版本)和絕大多數本子對關勝的結局是:關勝在北京大名府總管兵馬,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在這種結局中,“勇蓋當世,萬人不敵”的大刀關勝竟然是以意外病亡的方式平淡收場,難免給人一種心有不甘之感,但相比戰死沙場的被奸臣所害的其他梁山好漢,關勝的結局還算不錯。
第二名、豹子頭林沖
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養子高衙內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終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倫,尊晁蓋為梁山寨主。他參與了梁山一系列的戰役,為山寨的壯大立下汗馬功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六位,上應天雄星,位列馬軍五虎將,把守正西旱寨。抗擊來圍剿梁山軍的官軍、侵略北宋的遼國和剿滅國內造反的田虎、王慶、方臘勢力時屢立戰功。征方臘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林沖對自己的評價是:“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東。”誰是誰非,功過留給后人評說。不過,那個慣使丈八蛇矛,身上總是很酷很拉風,披著風衣的男子,在青史上已留名遠揚。“天罡星”的名號也非他莫屬。
第三名、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運用連環馬戰術,宋江率領的梁山兵馬抵擋不住,人馬折損大半,差一點把梁山集團趕出老巢。后來高俅率十三萬大軍、上將近二十人攻打梁山,也沒能像呼延灼般得勢。后來的劇本大家都知道,宋江親自作誘餌把呼延灼引入陷坑,活捉呼延灼,在宋江好言相勸之下,正式歸順梁山。
堂堂大宋二品武官為什么投降梁山呢?
呼延灼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在聽取了宋江一席話后的大膽決定——幫助宋江實現招安,變相完成剿滅梁山的任務。
呼延灼知道兵敗回去自己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留下幫助宋江實現招安還能將功折罪。為了給自己完成任務提高砝碼,呼延灼詐降關勝,給自己完成任務找到了一個好幫手,壓下了林沖、魯智深等人不希望招安的勢頭。征方臘歸來,呼延灼完成朝廷任務歸隊,“受御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備。”從一方大員成為了皇帝行營守衛首領,是梁山中唯一提拔重用的武將。
第四名、霹靂火秦明
因其性如烈火,故而人稱“霹靂火”。祖籍山后開州。善使一條狼牙棒。本是青州指揮司統制,攻打清風山時,因中宋江的計策,被俘后無家可歸,只得歸順。自上梁山后,秦明憑手中狼牙棒,在一系列戰斗中屢立戰功。大聚義排座次時,在梁山排行第7位,上應“天猛星”。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第3位。梁山受招安后,隨宋江征討遼國、王慶、田虎、方臘,多建功勛。在征方臘接近尾聲的清溪縣之戰時,秦明與方臘之侄方杰大戰,因躲避暗器,被分散了注意力,方杰趁機一戟將秦明殺死,回京后,被追封為忠武郎。
第五名、雙槍將董平
“沖冠一怒為紅顏”是吳偉業諷刺吳三桂詩句,原以為這是吳三桂的專利,不過看了《水滸傳》后竟然發現董平也是一位“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好漢”。
董平是《水滸傳》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出場很晚卻與關勝、林沖、呼延灼、秦明同列梁山五虎將;身為五虎將,前四名排在第5、6、7、8位,他卻降到第15位;長得風流倜儻,卻搶別人女兒為妻,又殺其全家。
董平的人品,在梁山上應該算是最差勁的一個。
一個倒數第五上梁山的人物竟然能進入五虎將,宋江為何對董平格外看重呢?
施耐庵在寫董平時突出一個“撞”字,頗為傳神,依稀可見一員悍不畏死的猛將。《宋江三十六人贊》中董平的綽號不叫“雙槍將”,而叫“一撞直”,形容急于沖鋒,愿打頭陣,勇猛無敵。而且董平更兼體能超群,從天色方明和梁山軍交戰,一直打到下午申牌之后(三至五點),一直在梁山軍中左沖右突,殺出一條路來,這體能簡直賽過馬拉松。
但董平能進五虎將,絕對不是因為武藝超群。要知道排在他后面的“青面獸”楊志,在武藝上都不屬林沖、魯智深之流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在宋江登上梁山老大的關鍵一步上,董平做過突出的貢獻。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