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年“杯酒釋兵權”,將不得有私兵,為何會出現10萬岳家軍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使北宋軍力孱弱
宋朝是在五代十國的戰亂廢墟上建立的,從唐朝末年開始的藩鎮割據和武將擁兵自重,讓宋朝歷代統治者都心有余悸,尤其是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就是以軍權奪皇權的典型代表,對軍隊的掌控更是高度關注。北宋建立之初,趙匡胤在東征西討,平定各方割據勢力的同時,也創造性的“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就剝奪了麾下眾將的兵權。
此后終北宋一朝,全國最精銳的數十萬戰士都集中在皇帝親自統領的京城禁軍;地方將領手中盡是老弱殘兵,還受到各級行政官吏的掣肘監視,加上經常無緣無故調動,“將不得專其兵”,最終形成了“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局面。如歷史上著名的“楊家將”,楊業楊老令公手中連骨干部隊都沒有,麾下統領的一支都是從各地臨時征調的禁軍部隊,根本無法形成強大戰力。
北宋建立之初
南宋初期已經實行“兵為將有”
兵力龐大的宋軍在遼、金、西夏等鄰邦接二連三的入侵中一敗再敗,最后連都城汴京都被攻破,徽、欽二帝也被俘往北方。當宋高宗趙構在江南繼位重建南宋政權的時候,其祖上苦心孤詣建立的高度集權的軍事制度和80萬中央禁軍已經土崩瓦解,趙構手中“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正規軍隊,抵抗女真人的重擔在很大程度上需依靠那些靠擴張私人軍隊并吸收流寇漸成規模的將軍們”。
這些分駐抗金前線各軍事要地的野戰主力部隊長期歸屬某位將領統轄,久而久之,人們逐漸習慣以大將的名號對其稱呼。其中,淮西張俊的8萬部隊被稱作“張家軍”;淮東韓世忠的3萬人馬被稱為“韓家軍”手下,則稱“韓家軍”……這些統兵將領除了能夠長期手握重兵以外,在防區內的權力也如同“土皇帝”一般,上馬管兵,下馬管民,軍權財權都盡在掌握。
北宋滅亡
“岳家軍”集中了北宋軍隊最后的精華
盡管趙構及身邊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一直念念不忘北宋初年收藩鎮之權“天下無事百有五十年”的歷史,也非常清楚各路大軍只知統帥,不知皇帝的危險局面,但在北方金國大兵壓境的局面下,不得不向統兵將領放權,增加其守土御敵的責任感,最大限度地調動轄區內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抵御金軍。“岳家軍”雖然起步很晚,但其前身卻是老將宗澤統領的東京留守司部隊,底子要比其他軍隊更親近中央。
公元1128年,宗澤三呼“過河”、含恨而去,其繼任者杜充難當大任,部下大部星散,但渡過長江后仍然擁兵10萬。但膽小無能的杜充非但沒有膽量向北收復失地,甚至連幫助北方民間抗金武裝的膽量都沒有,使得這支集中了北宋最后精華的部隊徹底土崩瓦解。幸虧大軍潰散之余,作為杜充部將的岳飛正以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的身份駐防宜興,麾下還有數千精銳,好歹為這支部隊保留了一些種子。
老將宗澤
南宋建立之初,潰兵盜賊遍布大江南北,數以十萬計的民間抗金武裝和勤王義軍星散各地,還有大批被金兵打散的宋朝正規軍部隊被迫落草為寇。從公元1131年開始,岳飛率領2000人馬馳騁在湖湘各地,不斷平定盜賊土寇,擇其精壯進行收編,至1136年岳家軍已經漸成規模,自成一軍。
岳家軍眾將
岳飛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