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山東人為什么要去“闖關東”,而不選擇富裕溫潤的江南?
闖關東中的“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也就是山東北面隔海相望的東北地區。
在那個老百姓食不果腹的年代,山東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餓著肚子。天災人禍和連綿戰爭都造成大量山東農民的破產,山東人民人多地少,種莊稼都是好把式,可以沒有足夠的土地。舉目一望,哪里有可以耕種的土地?山東人把目光都放在了東北黑土地上,開始舉家北遷。
為啥往北而不是往南呢?
雖然南方比較富庶,但是南方人口基數大,像江浙地區,雖然土地不少,可是當地人口同樣也不在少數,尚不能滿足當地人的需求。哪還有多余的土地提供給山東人農耕。而闖關東的又大部分都是一些破產農民,沒有土地就相當于斷了他們的活路。
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捻亂,都是發生在山東以南的地方。河南和安徽有捻軍橫行,清朝花了20多年才成功剿滅,而江浙地區則是太平軍的叛亂之地,在此地禍害十年左右。相比而已,東北只是土匪橫行,在日俄戰爭之前,并沒有什么大型戰事發生。清朝覆滅之后,中原和江南一帶也陷入軍閥混戰局勢,山東人避之不及,哪里肯移民江南。
東北是滿人的發祥地,滿清入關后,人口才近二十萬,而需要他們控制的人數卻是達到了幾千萬人。他們怕自己的統治有一天被推翻,就把東北作為自己的備選之地。畢竟歷史上可沒有哪個帝國可以把統治一直延續萬年,在他們還沒有被推翻之前提前謀好退路才是上上之選,(然而這些謀劃后來都給別人做了嫁衣,這都是后話。)因此他們嚴格控制東北土地的開墾,限制移民。這就造成了東北地廣人稀的局面。
盡管留好了后手,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還沒等到漢人將他們趕出中原,北方的兇鄰就開始對東北這塊肥沃的土地垂涎欲滴。
在沙俄的蠶食威逼下,后期的清政府覺得這樣把東北一直空著也不是個事,抵擋不住外部的覬覦,本就缺乏人口的東北需要外來人口來維持。禁令就這樣被慢慢解開,隨即開始了山東人闖關東的熱潮。到了民國時期,這股熱潮方興未艾。
據統計,1921年關內向東北移民僅為20.9萬人,1926年增為56.7萬人,以后移民數量猛增,1927年達到105萬人、1928年為108.9萬人、1929年為104.6萬人、1930年為67.3萬人。即從1921年至1930年的10年間共有近618萬余人到東北謀生。
山東人到了東北以后,因為土地廣袤,便開始四處散落,只要你看中了荒地并且有力氣耕種,那么這塊土地就很可能成為你的固定財產,沒有在南方要和別人搶土地的麻煩。而且又因為兩地飲食習俗相差不多,山東人很快就能適應過來。語言各方面的障礙也不多,總比江南的話更容易溝通,因此山東人到了東北并不存在什么水土不服。而如果去了南方,則又是不一樣的風格了。
山東東部的人去往東北只需要在膠東坐船跨過海峽就可以直達遼東半島,一兩天便可到達。而如果山東西部的人選擇陸路的話,雖然對于當時交通不便的年代也不是一個小問題,但對于窮人,沒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問題,除靠自己兩條腿外,也可能是推著木推車。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失地的山東人民對于土地的渴望。
如同山西人走西口、粵閩人士下南洋一樣,山東人闖關東也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選擇,也是地理方面的自然選擇。雖然冷是冷了點,可是東北廣袤的黑土地卻提供給了山東人良好的謀生條件,而且東北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也是十分貼近山東人。闖關東對于無路可走的山東人,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土地是對農耕民族最大的褒獎。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