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為大漢王朝提出和親政策的第一人!
匈奴冒頓單于不停的侵擾大漢北部邊境。劉邦十分煩惱,把各位大臣叫來,向大臣們問計。
劉敬站出來說:天下剛剛安定,士兵們因兵事還很疲勞,不宜用武力去征服冒頓。
但冒頓殺父奪位,把父親的群妃占為妻子,以暴力建立權威,我們也不能用仁義去說服他。
唯獨可以用計策,使他的子孫長久做漢的臣屬,然而我擔心陛下做不到。
劉邦問:如何做呢?
劉敬回答說:陛下如果能把嫡女大公主嫁給他為妻,又贈送豐厚俸祿,他一定仰慕漢朝,以公主為匈奴的閼氏,生下兒子,肯定是太子。
陛下每年四季用漢朝多余而匈奴缺乏的東西,頻繁地慰問贈送他們,乘機派能說善辯的人士前去諷勸和講解禮節。
這樣,冒頓在世時,他本是漢朝的女婿輩;他死后,您的外孫便即位為匈奴王單于。難道曾聽說過外孫敢和外祖父分庭抗禮的嗎?
我們可以不經一戰而讓匈奴漸漸臣服。如果陛下舍不得讓大公主去,而令宗室及后宮女子假稱公主,他們知道了,不肯尊敬親近,還是沒有用。
劉邦說:好!于是決定讓大公主去。
但呂后日日夜夜哭泣著說:我只有太子和一個女兒,為什么把她扔給匈奴!高帝到底沒有辦法讓大公主去。
參考《資治通鑒漢紀4》
評論
和親政策,是封建王朝的高層利用婚姻關系,同邊疆異族上層修好的政策。歷代的和親,在客觀上都對改善和促進民族間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起到了積極作用。漢朝對匈奴的和親,長期傳為歷史佳話。
漢朝以前,諸侯之間也有嫁女的,不過那些都是小打小鬧,真正和親的最開始,應該是劉敬給劉邦提出來的這個方案開始的。
和親政策對大漢固然有益,不過要是從親情的角度來講,那就不太有益了。
劉敬提出來的讓劉邦的長女大公主嫁給匈奴單于,這對大公主的母親,也就是呂后來說,那真的是太痛苦了,一想到女兒要去服侍遠在萬里之遙的敵國之王,哪一個當媽的不心疼呢!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兒有個好的歸宿,但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說,大公主生在了帝王的家里,那么她就應該承擔起她所應該承擔的責任,這不能因為母親的疼愛,而放棄自己的職責,否則她又怎么能夠白白享受榮華富貴呢!
劉敬給劉邦出這種主意,其實是最好的辦法,一來解決了匈奴人的侵擾,讓大漢百姓得到休養生息,保存國力,二來讓劉邦的女兒也變得有所擔當,也不至于讓人說只知道養尊處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至于有人說,劉邦嫁給匈奴大單于的女兒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而是找別人替代,這個并不重要,重要的的是和親政策的施行,為大漢帶來了安寧與和平,這才是最重要的!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