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奪權成功,忠于曹魏政權的將臣為何無一人反抗
眾所周知,魏武帝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政權,最終被司馬懿及其后人建立的西晉取而代之?;仡欉@一歷史過程,“高平陵之變”其實就是一個重要的開端,正是通過這場兵變,司馬懿才篡奪了曹魏政權。
然而,就“高平陵之變”一事來說,曹爽的一貫表現也實在是令人感到失望至極。
嘉平元年,也就是公元249年正月,少帝曹芳離開洛陽,前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此行有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以及武衛將軍曹訓從行。就在此時,隱忍多年的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作為中護軍的司馬師早已率兵控制住了都城洛陽。
可以說,“高平陵之變”是曹魏,乃至是三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事變之前,以曹爽為代表的曹氏宗親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權,而兩次成為托孤重臣的司馬懿,卻被排擠出了權力中心。不出意外的話,實力最強的曹魏最終將一統三國,司馬氏也將徹底出局,說不定還會被曹魏宗室力量鏟除??墒?,“高平陵之變”卻改變了這一切,曹爽的猶豫和妥協,不僅葬送了曹魏幾代人的努力,令曹魏大權從此落入了司馬氏之手,還最終在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手上完成了改朝換代。
雖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實屬情非得己的無奈之舉。畢竟,當時魏國的局勢已經危如累卵,他再不出手魏國就完了。但是,在高平陵之戰中,司馬懿殺死了曹魏宗親五千余人,作為那些曾經忠于曹操的將士以及臣子們,他們當時又在做什么?為什么就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抗呢?
說到這里,我們就得要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曹魏勢力分布情況。
實際上,曹魏的官員勢力在大致上是分為兩個派系的,他們一邊是世家大族,另一邊則是宗親氏族。而正是由于雙方的相互制衡,多年來,曹魏的根基才保持得那樣穩固。
然而,這種微妙的關系一直保持到少帝曹芳繼位后,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權力的天枰瞬間倒向了曹氏宗親這一邊,年少繼位的曹芳,顯然更親近宗親曹爽,而曹爽也仗著有少帝曹芳撐腰,因此才肆意妄為。
據史書記載:宣王遂稱疾避爽。晏等專政,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承勢竊取官物,因緣求欲州郡。有司望風,莫敢忤旨。
侵占大片土地、壓迫世家大族的權力,在曹爽的不斷作死下,他們心里肯定是不樂意的,充滿著憤恨的。于是,趁著少帝曹芳給先皇掃墓之際,司馬懿便趁機在洛陽發動兵變。
在之后的清算中,曹氏宗親受到牽連的足有五千人之多??梢哉f,此次兵變幾乎就是針對曹氏宗族所掀起的一場大屠殺。所以,這時群臣或許已經意識到,扳倒了曹爽,其實只不過是趕走一頭狼,又迎來一頭虎而已。
因此,即便是有人心存不滿,估計也不會傻到用雞蛋去碰石頭,挑戰司馬懿的權威,畢竟,這樣做的代價顯然太大了,所以也就只有無奈接受。況且,對于他們來說,無非就是換了一個人執政而已,只要自己的性命和官位不丟,什么事情都無所謂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