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刀計的首創者是誰?在關羽戰長沙之前,已有人用此招式陣斬敵將了
呂布掛在白門樓上之后,關羽的表現可以說是“目無余子”,他跟別人打架,連眼睛都懶得睜開,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儼然成了三國第一名將。
關羽的指揮才能和單兵作戰能力,也是得到了當時的一致認可,“萬人敵”、“名將唯羽”,這些高帽子一戴,關羽連劉備的王命都敢不聽了:“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后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婉拒已經算是失禮,關羽發怒,這話要是傳到劉備那對大耳朵里,事情可就嚴重了——事實上傳旨的費詩是不可能不跟劉備匯報的,所以這件事被陳壽寫進了《三國志·卷四十一·霍王向張楊費傳》。
關羽拒絕接受前將軍封號的原因可能不止一個,黃忠的年紀,只是他發怒的借口和由頭而已。
正史比較枯燥,咱們還是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來討論一下與“撒(殺)手锏”、“回馬槍”齊名的“拖刀計”——據說這是關羽的獨門絕技,后世亂點鴛鴦譜,鬧出“關公戰秦瓊”,也可以看成撒手锏與拖刀計的對決:如果他們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那么關羽就會詐敗施展拖刀計,而秦瓊則會把六七十斤一把的瓦面金裝锏當飛鏢,砸向關羽后背。
關公戰秦瓊當然是個笑話,而關羽的拖刀計,不但在演義小說中算是神乎其技,就是現在的“練家子”,也有很多人會,并且把這招作為關羽的獨門絕技傳承了下來。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拖刀計并非關羽獨門絕技,這一招不但關羽龐德會,就連被認為是二流武將的某個人,也曾用此招式陣斬敵將——關羽的拖刀計只施展了一半,而且從未用此招殺人,所以要找拖刀計專利的擁有者,還得把書往前翻。
實事求是地說,關羽確實是把拖刀計當成了自己壓箱底的絕活兒,他與黃忠大戰一百回合,眼見黃忠刀法全無破綻,只好后退十里安營扎寨——這在氣勢上已經弱了三分。
后撤十里的關羽晚上愁得睡不著覺:“老將黃忠,名不虛傳: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黃忠也是用刀的行家,自然知道沒有破解不了的刀法。關羽詐敗假逃,黃忠只需保持一定距離,就可以避免關羽的突然襲擊,而且關羽把后背亮給神箭手黃忠,實在是太危險了——正面來箭尚且躲不開,誰的后背也沒長眼睛。
幸好黃忠的戰馬很不給力,關羽的拖刀計只施展了一半,它就趴下了——如果戰馬不躺平,拖刀計也未必奏功:都是靠刀吃飯,要是連拖刀背砍也擋不住,那就不如回家賣紅薯去了。
關羽也知道拖刀計并非自己獨門絕技,在樊城之下,關羽一眼就看出了龐德的招式,但最后還是上當了:“斗至五十余合,龐德撥回馬,拖刀而走。關公隨后追趕,口中大罵:‘龐賊!欲使拖刀計,吾豈懼汝?’原來龐德虛作拖刀勢,卻把刀就鞍鞒掛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將來。”
不管是關羽還是羅貫中,都認為龐德也會使拖刀計,而且龐德是活學活用,把拖刀計當成了虛招兒,真正的殺招是弓箭——拖刀計對用刀行家關羽應該是無效的,但是對三國第一箭垛關羽,卻幾乎每射必中。
關羽施展拖刀計是建安十四年劉備連取四郡的時候,龐德假耍拖刀計,則已經是建安二十四年了。
早在長沙之戰和襄樊之戰發生前,就已經有一位三國武將用過拖刀計了,而且細細想來,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拖刀計,只斬殺過一人,而且使這招的,還真算不上三國一流武將,甚至“三國二十四將”中根本就找不到他的名字。
這位在后漢三國時期第一個使用拖刀計的人就是曹洪曹子廉,即使是禰衡擊鼓罵曹,也是只罵張遼、許褚、李典、樂進、于禁、徐晃、夏侯惇、曹子孝(曹仁)而不罵曹洪,顯然是曹洪還算不上曹營一流人物。
但就是這位二流武將,卻把拖刀計發揮到了極致,讀者諸君可以閉目遐想其在步戰時施展拖刀計的風采。
在嘉靖本和毛本兩部《三國演義》中,對汝南、潁川黃巾軍悍將截天夜叉何曼有不同的描述,綜合起來看,何曼也算一條壯漢:“陣圓處,一將步行出戰,頭裹黃巾,身披綠襖,身長九尺五寸,手提鐵棒一條。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誰敢與我廝斗?’”
面對蠻牛一樣沖來的大個子截天夜叉,典韋也有些猶豫(此時已有典韋,戰后又有了許褚),混不吝曹洪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喝一聲,飛身下馬,提刀步出。兩下向陣前廝殺,四五十合,勝負不分。曹洪詐敗而走,何曼趕來,洪用拖刀背砍計,轉身一踅,砍中何曼,再復一刀殺死。”
筆者才疏學淺讀書不細,對武功更是一竅不通,只知道三國時期用拖刀計陣前斬將的只有曹洪一人,至于拖刀計如何施展,像不像程咬金三板斧中的“回手掏”,那就只能留給讀者諸君展開豐富的想象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