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共有8個兒子,劉啟繼承皇位,剩下幾個結局咋么樣?
漢文帝劉恒的子嗣不多,但前代王妃到底是生了四個男孩,還是三個男孩,司光馬遷的記錄也有點糊涂。皇后竇氏生了兩個男孩,也就是漢景帝劉啟與梁孝王劉武。還有兩個男孩,代孝王劉參與梁懷王劉揖,其母后是誰,史記也沒說清楚。
漢文帝劉恒是薄姬之子,薄姬最早是魏王豹的姬妾,后來魏王豹謀反,被韓信率軍平定,薄姬就被當作俘虜送進了漢宮的掖庭里干苦力。忽一天,劉邦突然心血來潮,跑到掖庭視察工作,瞄中了正在洗衣服的薄姬,只被一夜寵幸就生了劉恒。
漢朝立國之初,為保障邊境的穩定,劉邦把韓王信的封地改到了代地,以防御匈奴。韓王信打不過匈奴,就干脆造反,被劉邦平定。這時劉恒剛滿8歲,劉邦就把匈奴為患的代地封給了劉恒,稱之為代王,看來劉邦不太喜歡這個薄姬之子劉恒。
劉邦兩腳一蹬,呂后就開始了后宮的清算運動,凡被劉邦寵幸過的后妃,太多人的下場不太美好,當時把劉邦迷得暈乎乎的戚夫人甚至被做成了“人彘”。薄姬并不得寵,一生跟劉邦也就那么一次,呂后還是可以忍,就把她送到了兒子身邊。
薄姬把代王劉恒調教得很好,劉恒也是個大孝子,曾親嘗湯藥為母醫病,被評為二十四孝之一。劉恒長大之后,到了婚娶的年齡,薄姬為其做主,娶了代王妃。代王妃也很爭氣,接連生了三個還是四個男孩,但好景不長,都在短時間內死了。
前面說了,史記對代王妃的記錄語焉不詳,還前后矛盾,這里有一定問題。《史記·孝景本紀》里記錄為生了三男,竇氏得寵后,前后死。而《史記·外戚世家》里記錄為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為帝前王后死,代王為帝后王后四男病死。
如果相信《史記·孝景本紀》所說,是竇氏得寵后,代王妃所生的三男早夭,那么竇氏就有了為爭寵而謀害代王妃的兒子的嫌疑了。但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不大,劉恒與其母后薄姬都是比較賢明的人,竇氏若真敢連殺三子,很難做到不被發現。
因此《史記·外戚世家》里的記錄可信度就更高了,代王妃應該是生了四男,在劉恒來長安之前,代王妃就死了,劉恒繼位為漢文帝后,代王妃的四個兒子也死了。但為什么代王妃與四個兒子相繼在短時間內死亡,而史書也沒詳細記錄呢?
我們來回憶一下當時的大環境。劉邦駕崩之后,呂后專權,朝廷里面插滿了外戚的勢力。同時,呂后還把呂氏宗族的女兒嫁給各地的封王,淮陽王劉友、梁王劉恢都是因為娶了呂女而死亡的。這就有一種可能,劉恒當時也是娶了呂女為妃。
薄姬是一個很會審時度勢的人,要不也不能在呂氏的清洗運動中抽身而出。呂后得勢時,塞給薄姬一個呂女做兒媳,她肯定不敢不要,但一定心里不舒服。呂后死后,朝廷進行了針對呂氏宗族的一次大清洗,估計代王妃就死于這場誅呂運動。
周勃誅呂后,薄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代王妃,這態度讓“倒呂”的成員很滿意。而薄姬與劉恒遠在代地,沒有山頭勢力,加上朝廷確實也沒找出更合適的皇帝人選。公元前196年,推選代王劉恒繼皇帝位,前提是殺了代王妃的四個兒子。
魏豹自認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大業,于是,連忙給自己找了一個強硬的后臺。那時,劉邦正遣使前來,跟魏豹商討合作對抗項羽的事情。魏豹突然傲慢了起來,他對來使說道:“漢王的脾氣太怪了,動不動就罵人,跟他很難相處。我后面不想再見到他了。”自此,他正式與劉邦為敵!
同時,魏豹派人與項羽的大軍接觸,尋求合作的機會,共圖大業。魏豹讓部分軍隊駐扎在屯古,自己則領兵守住安邑,以提防漢軍的行動。魏豹的軍隊還跟項羽的軍隊一起修筑城防,防止漢軍來襲。魏豹與項羽合作,他們明顯強過漢軍。劉邦自知不敵,只能避其鋒芒,選擇各個擊破。
內容素材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聯系刪除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