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才女:蒙先君之余寵,賴母師之典訓
東漢才女:蒙先君之余寵,賴母師之典訓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號“曹大家”。
班昭博學高才,十四歲嫁給曹世叔為妻。她愛好歷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漢書》。漢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宮,并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后,她曾參與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班昭出身儒學世家,父親班彪當時已是遠近聞名的學者,在父輩的影響熏陶下,班昭學問廣博,很有才干。十四歲時,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去世很早,但班昭清守婦規,舉止合乎禮儀,氣節品行非常好。
班昭的兄長就是鎮守西域,發明“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兩個成語的大名鼎鼎的班超。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年邁的班超久鎮西域,思念故土,上書朝廷,請求回朝。班昭為求把班超召回朝,上疏漢和帝:”班超剛出塞時,就立志捐軀為國,時逢陳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輾轉異域,幸虧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當初跟隨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滿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盡報國,已力不從心。如有突發事件,勢必損害國家累世的功業。我聽說古人十五從軍,六十還鄉,中間還有休息不服役的時候。因此,我冒死請求陛下讓班超回朝。班超在壯年時候,竭盡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時候則被遺棄,而死于荒涼空曠的原野,這真夠悲傷可憐啊!如果班超逝命喪異域,邊境有變,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牽連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動,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鄉。
《漢書》的寫作始于班昭的父親班彪,可惜沒寫多少篇幅就去世了。他的遺愿由兒子班固來繼續完成,班固也是一個出眾的歷史學家,他開始續寫《漢書》。可是,班固也未能完成。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被牽連,死于獄中。《漢書》未成,稿本散亂。漢和帝下詔,讓班昭到東觀藏書閣,將《漢書》續寫完成,班昭繼父兄遺志,在藏書閣經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閱讀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遺留下來的散亂篇章,并在原稿基礎上補寫了八表:《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經數十年的光陰,一部由班彪起頭的煌煌巨著終于完成,而班昭,一個女性的名字,也因此彪炳史冊。但她卻也很是謙恭,在這部史書上,從來都是標注著作者為班固,自己的名字卻不著一字。除此之外,班昭在傳播和普及《漢書》方面,也頗有貢獻,曾教授大儒馬融等誦讀《漢書》。
漢和帝還多次召班昭入宮,并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班昭為老師,故稱為“曹大家”(班昭夫家姓曹)。每逢各地貢獻珍貴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賦贊揚。
鄧太后臨朝聽政后,特許班昭參與政事。班昭為政勤奮,鄧太后非常滿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官至齊國的國相。
《漢書》剛面世時,許多人讀不懂,同郡馬融便拜伏在藏書閣下,跟隨班昭學習《漢書》;后來,皇帝又下詔書,叫馬融的哥哥馬續接替班昭,完成《漢書》。
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陳留郡長垣長(今河南長垣縣),班昭隨其子到長垣就職。進入長垣以后,班昭追憶先賢,觸景生情,仿父親班彪《北征賦》寫成《東征賦》。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歲,鄧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監辦班昭的喪事。
班昭倡導的女性觀念,成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行為準則,她寫的《女誡》作為“女四書”之一,極大地禁錮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響了中國歷史一千多年。也被后世女權主義強烈抨擊。其實,《女戒》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說它是書,有點不太確切,它僅有千余字,說它是篇文章來教導家中女性,或許更合適些。不料,此文傳出后,京城世家爭相抄誦,不久便風靡宇內。就內容而言,實是開“男尊女卑”理論系統教育之先河,也許班昭開始并沒有想到,此文會對中國的傳統思想教育產生這樣大的影響,也許這并不是她的初衷。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