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三國的名將:七十多歲上戰場,從三峽殺到南京無人能擋
280年,西晉派兵伐吳,最終滅掉了東吳政權,實現天下的統一。在這場三國時期最后的戰爭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將一舉成名,他率軍從三峽出發,一直殺到南京城下,迫使吳主孫皓投降,成為終結三國這段歷史時期的名將!不過許多人對這位老將并不了解,那么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一、早年不得志
此人名叫王濬,是弘農湖縣人,出身官宦之家。王濬這個人不僅長得非常英俊,而且通曉典籍,很有才學,可是由于他不注重自己的品行。所以沒有得到鄉里的重視。后來,王濬才有所改變,“疏通亮達,恢廓有大志”。當時,王濬將自己家門前路的寬度擴展到數十步,鄰居對此不解,王濬說道:“吾欲使容長戟幡旗。”
原來在古代,那些顯赫的門第會按照等級,在府門前插上長戟、幡旗,作為儀仗。王濬的意思是說將來自己一定能做大官,結果遭到了鄰居們的嘲笑。對此王濬說道:“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由于王濬性格高傲,恃才傲物,所以他的仕途非常不順利,只做過河東從事這樣的地方官職。
二、幸虧有伯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假如沒有“伯樂”,可能王濬這匹“千里馬”就沒有機會名垂青史了,王濬的伯樂就是羊祜!西晉建立后,羊祜出任鎮南將軍,負責籌劃滅吳之事,他第一時間就征召王濬做“參征南軍事”。當時羊祜的侄子羊暨認為,“濬為人志太,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可是羊祜沒有理睬。
之后,羊祜升任車騎將軍,他又征召王濬做車騎從事中郎,繼續做自己的顧問。在羊祜的提攜下,王濬終于成為地方上的要員,先后出任巴郡太守、廣漢太守,之后又平定了蜀地的動亂,“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徼外,多來歸降”。當時,朝廷打算召王濬入朝,擔任右衛將軍、大司農。羊祜“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三、滅吳顯神威
在接到晉武帝司馬炎滅吳的密詔后,王濬在益州打造“超級”戰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經過一番準備,到了279年司馬炎終于同意出兵。這年十一月,王濬從成都出發,率領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經過瞿塘峽、巫峽后,擊敗秭歸的東吳軍隊,然后毀掉東吳的鐵鎖、鐵錐。之后,王濬所部一路上勢不可擋。
280年二月,王濬攻占西陵,擒獲東吳鎮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據等。接著又占領荊門、夷道,生擒監軍陸晏。沒過多久,又占領樂鄉,擒獲水軍督陸景等人。史書稱“濬自發蜀,兵不血刃,攻無堅城,夏口、武昌,無相支抗”。同年三月,王濬最先抵達東吳都城金陵,吳主孫皓投降,那一年王濬已經74歲了。后人有詩云“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