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問五千年:為什么說關羽最怕的人是他,一聽他咳嗽,不敢動了?
如果問三國迷,誰是三國時代最勇武的將領,也許答案會各有不同,畢竟按照小說《三國演義》的說法,公認的第一武力是呂布,但是在正史中,呂布更以騎射見長,更何況,歷史中真正可以成名的將軍,不是靠單挑的勇猛,而是靠指揮部隊,攻必克戰必取的戰績,靠戰術謀略,統御部隊,激勵士氣的綜合實力,單挑只能算是藝術作品的美好想象而已。因此,如果換一個角度,問誰是三國時代軍事成就最高的,可以配得上“戰神”這個稱號的名將,估計爭議就不會太多了,大多數人會選擇關羽。
的確,關羽有著三國史書上為數不多的,光輝的斬將成績,一個“刺顏良”足以笑傲同儕,他得到的“萬人敵”的評價,也是歷史對關老爺個體戰斗力的肯定。在綜合指揮大規模部隊作戰方面,關羽也同樣有著經典的成功案例,那便是水淹七軍,斬龐德,俘于禁,兵鋒直指洛陽,威震華夏。鼎盛時期的關羽,作為劉備集團的最大支柱,足有一方諸侯之氣勢,不比孫權在江東的勢力和影響力差多少。當然,這個世界上可以有常勝將軍,不可能有永勝將軍,關羽在巔峰期到來之后,迅速地滑落至谷底,“走麥城”在今天都是形容一個出色人物,不可避免地面對失敗時的形象比喻。
更何況,關羽一生中的失敗,并不止走麥城這一次,徐州“降漢不降曹”一定是戰神不愿回憶的污點。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軍事行動中,關羽也有幾次受阻的經歷,比如為曹操鎮守長江要塞的文聘,就數次據關羽于江夏城外,并且主動出擊,燒毀過關羽的戰船和輜重,還有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的斗士樂進,也曾經有過擊退關羽的戰例。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成熟將領,關羽當然不會因為自己的這些失敗,而對文聘和樂進等人產生什么畏懼心理,大不了從頭再來。可是,這不意味著關羽對任何敵人都不懼怕,因為有一個人的名字,讓他聽到之后,還是很頭疼的,甚至此人敢夸下海口,說自己只要一咳嗽,關羽都會嚇得立刻不敢動了。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吹牛啊?還真不是,因為說這話的人,是東吳數一數二的頂級名將,甘寧甘興霸。而甘寧說關羽的那些話,也是有史書記載的,并且經過了事實的證明——那是在關羽單刀赴會威震東吳后,雙方開始了公開的沖突時,發生的故事。當時,關羽率領三萬人馬主動攻擊益陽,并且從中選出了五千精銳部隊,打算半夜強行渡河,襲取益陽。負責駐守益陽的主將是直接領教了關羽威力的魯肅,副手則是名將甘寧,面對著關羽的洶洶攻勢,魯肅很擔心,但甘寧卻毫不在乎地說,關羽沒什么了不起,只要自己再多帶五百兵,駐守在渡口處,關羽一聽到自己咳嗽,他就立刻不敢動了。魯肅一看甘寧這牛吹大了,自然是將信將疑,索性給他增加了一千精兵,讓他到前線對抗關羽。結果,神奇的現象發生了,關羽在聽說甘寧駐扎在險要之地后,果然立刻放棄了連夜渡河強攻的計劃,反而選擇了就地扎營,不敢前進一步。因此,后人將關羽沒敢行動的那個地方,稱之為“關羽瀨”。
這樣一來,關羽被甘寧一聲咳嗽,便嚇得不敢動的名聲就此傳開了。實話實說,關羽和甘寧作為蜀漢和東吳雙方的頂級將領,他們一旦開戰,應該是勝負難料的,那么,以關羽的性格,真的那么怕甘寧嗎?后世對此也有很多人做出過解釋,基本意思都是在說,關羽因為軍事行動暴露了,五千人在過河的時候,一旦被甘寧的一千多人半道伏擊,必然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有敗無勝,所以干脆賣了個便宜給甘寧,隨他說大話好了。歸根結底,只是雙方在開戰前的試探性軍事手段,未必有什么實際意義,所以,關羽也不是在真的連甘寧的咳嗽都害怕,換上別人這么吹牛,關羽也一樣不會貿然行動。這種說法當然有其道理,但在老樂看來,這未必不能證明關羽對甘寧的懼怕,因為以關羽的高傲性格,他本來就耐不住敵人的“激將”,甚至是自己人中的馬超和黃忠,漢壽亭侯都想要找機會與之較量一下,何況是甘寧對自己如此嚴重的挑釁呢?
因此,想要分析關羽當時的心態,需要參考他此前的失敗經驗,前文也提到過,關羽曾經接連被樂進和文聘打敗,都是強渡江河,慘遭失敗的類型,那幾場戰爭發生在公元213年,而甘寧“嚇唬”關羽這次戰爭,發生在公元215年,因此,甘寧敢說下大話,應該是算準了關羽渡水強攻戰經常失敗產生的心理陰影,因此他采用這種心理戰,擴大了關羽的心理陰影面積,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東吳,都被單刀赴會的關羽嚇破了膽,甘寧必須用這種氣魄,扳回頹勢,恢復東吳將士的信心和士氣。正所謂戰場上虛虛實實,兵不厭詐,當關羽得知甘寧如此混不吝地對自己賣狂的時候,估計憤怒和斗志是充足的,但是考慮到數次強渡失敗的教訓,他還是選擇了忍耐。所以說,甘寧一聲咳嗽,嚇得關羽不敢動,也許就是甘寧在心理戰中取得的一次勝利,而關羽怕的也許不是甘寧,而是此前多次的失敗教訓,但關羽怕了就是怕了,實在沒必要“為尊者諱”,處處美化關老爺的神勇膽魄。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