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阿斗說一句話,讓諸葛亮脊背生汗:原來你是裝傻
東漢末年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朝局動蕩的三國時期,出現很多的英雄豪杰。其中有戰場上的名將,關羽、趙云、呂布等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杰。但是真正主宰戰局勝敗的,卻還不是他們。而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師們。畢竟歷來兩軍相爭都是兵法為上。
要說到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軍師,想必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了吧?諸葛亮原是徐州瑯琊陽都人,早年隨叔父諸葛玄游歷到荊州。后來叔父去世,諸葛亮便在隆中一帶隱居了起來。一邊讀書學習,一邊農耕生活。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之下請出了諸葛亮出山。從此諸葛亮鞍前馬后為劉備實現光復漢室的報復。只可惜時不予諸葛亮。一直到劉備死后,諸葛亮于建興六年(228年)到建興十二年(234年)前后六次北伐都無果。最終自己也在最后一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
很多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可能會將北伐失敗的一部分原因推給劉備的兒子劉禪。畢竟在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時候,劉禪聽信諸葛亮早晚欲稱帝的謠言。竟然下旨令諸葛亮退兵回朝,礙于糧草的壓力,諸葛亮也只能奉命,這也讓備受壓力的司馬懿緩過了一口氣。
這也是后世流傳出“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的主要來源。那么在歷史上的這位“阿斗”是否真的那么蠢笨呢?從劉嬋的上位歷史來看,劉備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劉理。
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所以不是親生的,按照封建王朝的傳統是不可能上位的,劉永據說是穆皇后的兒子,所以是庶出。劉理也是一樣的出身,所以只有劉禪是最為合適的繼位。畢竟古時候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傳統。
223年6月10日,劉備臨終之前在白帝城托孤,囑咐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按照史料上說他登位的初期是“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諸葛亮心里也明白這個時候的劉禪還沒有能力把持蜀國朝政,此時一旦放權蜀國離滅亡就不遠了。
所以一直以來,劉禪說到底都是一個沒有太多實權的皇帝。況且蜀國的兵馬都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雖然暫時都在前線與魏國對持。可是只要諸葛亮心中有絲毫的反心,彈指間便能將劉禪拉下馬。
以至于直到諸葛亮臨終前劉禪說了一句話,讓諸葛亮脊背直生冷汗。劉禪得知諸葛亮病危的消息后,讓手下傳遞口信于五丈原問諸葛亮:“丞相您去世以后,您的子嗣該怎么安排?聰明的諸葛亮自然是感受到了劉禪的意圖。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死后誰來接手你的權力”,諸葛亮暗嘆了一聲,為蜀國鞠躬盡瘁還是免不了被猜疑的命運。于是在臨終時寫了一封信回去給劉禪:“臣家中有八百棵桑樹,足以我子孫后代吃喝用度”,總之就是讓劉禪將他的后代都貶為平民,以保全老小性命。交代完這件事后,諸葛亮不久便去世了,享年54歲。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