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三大頂級謀士,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其中一人遠勝劉伯溫!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江山,開創大明王朝,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之外,也離不開那些文臣武將的輔佐。在明朝那些開國功臣當中,劉伯溫的貢獻和知名度極高,也是朱元璋的心腹謀臣,一生幾乎是算無遺策。鮮為人知的是,除了劉伯溫之外,朱元璋身邊還有3大頂級謀士,其中一人比劉伯溫還厲害。
張中,字景華,早年并沒有表現出過人之處,他曾想通過科舉考試混個一官半職,但幾次都未能金榜題名。從此之后,他就放棄了科舉這條路,追求心中想要的生活,游歷名山大川。在一座大山中,他遇到了一位道士,該道士傳授給張中許多道術。
朱元璋帶兵駐扎在滁州的時候,派人將張中請到軍營。張中笑著說道:“您相貌異于常人,具有帝王之相,以后定能登基稱帝。”在與陳友諒作戰時,張中為朱元璋提出了許多計策,均被采納。明朝建立后,張中突然就消失了,或許他看出朱元璋會對功臣下手。據說,張中是劉伯溫的師父,劉伯溫的奇門遁甲、陰陽順逆、星斗分野等知識,都是張中傳授的,足以看出張中有多牛。
李善長,元末濠州定遠人,具有過人的謀略和才華。與朱元璋算是半個老鄉。為了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李善長投奔了朱元璋的起義軍,很快就得到了重用,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朱元璋曾這樣評價他:“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明朝建立后,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官至中書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可以說是位極人臣,達到了仕途上的巔峰。然而,由于胡惟庸案的牽連,76歲的李善長被處死,下場不是一般的慘。
朱升,自幼聰明過人,十幾歲就考中了秀才,后來又在會試中金榜題名,考中了進士,曾做過幾年的地方官。由于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果斷辭官回家,并在家鄉辦學堂。當朱元璋帶兵攻打婺源時,許久都沒有攻破城池,心里不是一般的郁悶,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大將鄧愈就對朱元璋說道:“我聽說有一位叫朱升的人,別人都稱他為孔明在世,何不請他出山輔佐呢?”朱元璋聞之大喜,親自帶著禮物來到朱升家中,兩人一見如故,并進行促膝長談。朱升提筆寫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九個字,從戰略上提出創基立國的策略。公元1370年,朱升在家中去世,他是明朝極少數能夠得以善終的功臣之一。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