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沒能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只因他這一生做錯了這三件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近于妖一樣的人物,無論是軍事謀略還是奇門遁甲,亦或是是天文還是地理,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自三顧茅廬以來,追隨劉備,既忠且能,無論是火燒新野,還是舌戰群儒,都有他的身影,諸葛亮深受劉備的敬重,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便諸葛亮足智多謀,也有失誤的時候,有句老話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這一生主要做錯了三件事。那就是錯放一人,錯用一人,錯殺一人,
第一、錯放一人,主要是在孫劉聯軍對抗曹操之時,赤壁之戰,周瑜用火攻,將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燒的灰飛煙滅,曹操只能率領部下丟盔棄甲,四散逃命。
而諸葛亮早已推測出曹操的逃跑路線,在曹操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了伏兵,三國演義中描繪,諸葛亮此役共設三路伏兵。分別是趙云、張飛和關羽。
曹操在逃跑路上的三次狂笑,引來了劉備的三路伏兵,最先打頭陣的是趙云,其次是張飛,最后才是關羽。曹操率殘部經過前兩次趙云和張飛的一頓折騰,已經是精疲力盡了。
著實沒想到在華容道上還有一路兵馬,那就是義薄云天的關羽,因為關羽曾經被曹操俘虜過,且曹操待關羽著實不薄,過五關斬六將也沒有追究,可以說是相當夠意思了。
既然受了那么大的恩德,關云長熟讀春秋,自然恩怨分明,看到曹操今日如此落魄,于心不忍,放了曹操,真可謂是縱虎歸山。孔明知道曹操與關羽這段交情。
從后來的談話中得知,諸葛亮是故意讓關帶最后一支伏兵的。如果換換順序的話,估計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就已經涼涼了。可以說,這是諸葛亮故意放走曹操的。這是錯放一人。
第二、錯用一人,其實在劉備白帝城托孤之時,就曾經像諸葛亮提過醒: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劉備識人一向很準,而諸葛亮似乎忘了這個提醒了。
第一次北伐之時,本來進展十分順利,但諸葛亮將重要的街亭派給馬謖鎮守,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多少實戰經驗,又剛愎自用,聽不進副將王平的建議,最終還是丟了街亭,害的諸葛亮險先被捉。
街亭的失守直接導致了北伐的第一次失敗,而這一次失敗,諸葛亮用人不善,造成如此后果,自然難辭其咎。這是他錯用一人。
第三、也就是他在五丈原病逝以后,留下遺言,命令馬岱將魏延斬殺,其實諸葛亮一直用有色眼鏡對待魏延,魏延可以說是蜀漢后期數一數二的猛將,也是諸葛亮數次北伐所依賴的大將。
其實若是不把魏延逼急,他是不會造反的,他只是跟楊儀個人有矛盾而已,更進一步說,他不愿意因為諸葛亮的逝世而放棄北伐,其實魏延還是屬于有勇有謀的將領,能打仗,也有謀略。
可以諸葛亮看不上而已。所以,諸葛亮在自己逝世之后,怕別人控制不了魏延,便名人將其斬殺,殺了魏延,也殺了蜀漢的一位大將,本來后期就人才凋零。才有了后來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笑談。故而,這是諸葛亮第三錯。不過,瑕不掩瑜,諸葛亮這一生還是值得稱贊的,他忠君事主,一心想要完成劉備意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受到了后世的尊敬和敬仰!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