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夏至吃什么傳統食物
天津在夏至的時候,有吃面條和餛飩的傳統風俗,在個別地方還習慣在夏至這一天吃餃子。
天津是我國典型的北方城市,素來有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說的就是在夏至這一天,天津人會選擇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來慶祝夏至日的到來。
相傳,在夏至日吃面的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在夏至日的祭神儀式中,剛成熟的麥子是需要作為貢品祭祀的,等到儀式完成后,人們便會將新麥子做成面條食用,既有嘗新的意思,也以面條長長的形狀寓意著夏至日長晝之意。
在天津,還有著“餛飩一吃,不長痱子”的說法,就是說夏至日的時候吃了餛飩,可以保佑著整個夏日不受痱子的干擾,健康的度過。餛飩,因為與“混沌”諧音,在民間還有著夏至日吃餛飩有助于孩子增長智力的說法。
這個習俗是從宋朝的時候流傳來的。那時候,每到夏至,御廚們就會包夏至餛飩供帝后妃嬪食用,甚至還有一道名為“芒種餛飩”的面點。
而天津在夏至日吃餃子,則完全是與北方人過節愛吃餃子有關,不過餃子的餡則會以清淡的時蔬為主。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