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夏至要吃面
因為夏至吃面是一種風俗,吃面不僅解饞吃鮮,還有利于解決食欲不振,自古以來就在全國各個地區流行。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和“夏至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在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清朝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夏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而夏至吃面是有說法的,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
如果人們從夏至開始調整飲食,有利于腸胃健康,夏至正值小麥盛產之際,吃面還有利于解饞吃鮮,這個時期人們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
夏至這天,北方各地普遍要吃面條,比如:山東人吃面條要過涼水,俗稱過水面;夏至北方大多吃打鹵面和炸醬面;南方吃的面條品種就比較多了,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等。
又比如:上海人在夏至有吃冷面的傳統,這個習俗始于魏晉,盛于唐宋,清末的時候在上海流行,在建國后,上海冷面開始有了先蒸后煮的制法,至今未變。
有關冷面的做法是:首先,要將煮好的面條用漏勺濾掉水分,然后淋上辣油、醬油和花生醬,放上些黃瓜和胡蘿卜絲之類的,非常爽口開胃。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食物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
夏至吃面食這一食俗流傳至今,是有一定的養生道理的,如果夏季受涼后出現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癥狀,要煮一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喝,有利于驅除身上寒氣,對受涼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