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和孫皓誰更聰明?劉禪說7字得已善終,孫皓因1首詩丟了性命
三國時期,赤壁之戰(zhàn)是最終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礎(chǔ),自不可一世的曹操敗退之后,孫、劉兩家趁機發(fā)展,尤其是劉備,入主巴蜀之地建立蜀國。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叱咤風云的大將們都先后逝去,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自劉禪繼位以來,蜀國江河日下,無論是在政治還是軍事方面都是日落西山。劉禪一直被后世視為無能的象征。
可是相對于劉禪,吳國的孫皓更是不遑多讓,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家自祖上孫堅以來,一直都是世間好男兒的形象。可是到了孫皓這一代卻是令人咂舌,孫皓雖然在繼位初期施行過明政,但是很快,他就變得獨斷專裁,沉迷酒色,醉心殺戮,相比于阿斗的“無為之治”,孫皓的所作所為更加被人詬病。可是孫皓和阿斗相比,誰更加聰明呢?從下面這兩件事就能看出來。
劉禪在諸葛亮離世之際,曾經(jīng)派李福前來試探他的口風,看看諸葛亮死后,對自己的后世子孫是怎么交代的,有沒有可能“取而代之”。在得到諸葛亮的回答之后,劉禪也是把一直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了。以后的日子里,劉禪更是為所欲為,縱情享樂,就連亡國都不能阻擋他的玩樂之心,在劉禪的眼里,只要是自己過得開心,做不做國君無所謂。
歸降之后,司馬昭設(shè)宴款待劉禪,暗中祝福樂隊演奏蜀國歌曲和表演蜀國歌舞。席間的蜀國老臣們無不痛哭流涕,只有劉禪不見絲毫悲傷之意。司馬昭大為意外,就向劉禪發(fā)問: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正在欣賞歌舞的興頭上,想也沒想便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司馬昭見劉禪原先乃是一國之君,如今卻毫無亡國之痛,在為諸葛亮惋惜的時候,也不再懷疑劉禪,劉禪直到64歲才安然離世。
反觀孫皓,在280年吳國被西晉滅掉之后,他還把自己當作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以為自己高人一等。晉武帝司馬炎聽說江南多作詩歌,于是就讓孫皓即興賦詩一首,讓大家開開眼界。當時孫皓正在喝酒,他聽到司馬炎這么說,就脫口而出一句詩: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司馬炎聽完,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孫皓身為降國之君,不但不尊敬自己,還以“汝”相稱,難道還以為自己是皇帝?
孫皓不懂收斂的態(tài)度一直為司馬炎不喜,晉國上下的臣子也對他深惡痛絕。284年,孫皓于洛陽逝世,相比于劉禪安享晚年,孫皓的死就太過撲朔迷離。孫皓的死也許是司馬炎所為,又也許是和他有仇的賈充所為,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為二代君主,劉禪的確是比孫皓更聰明一些的,想必劉皇叔泉下有知,也是很“欣慰”的。
內(nèi)容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