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為什么不向南發展,而是執意北伐
公元228年至234年諸葛亮執政期間,一共對曹魏發動了五次戰爭,也就是北伐。諸葛亮死后,姜維對曹魏十一次北伐,最終也是無濟于事,徒耗國力。讓人好奇的是蜀漢為什么不向南發展,而是執意北伐?
首先,咱們看一下當時三國時期的地圖。蜀漢的漢中地區和曹魏的長安相連;蜀漢的永安和東吳的朱然相連;蜀漢的西面和南面都是陸地。咱們先說一下為什么不向南發展,有兩個政治上的原因。
第一向北發展戰爭,有合理的噱頭
咱們看《三國演義》都知道,劉備亮明自己身份的時候都說:“我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帝按照輩分還得喊聲“叔”,別問真的假的漢室宗親,另一點劉備靠著“仁義”存活,就是一心一意地想恢復漢室。無論后期的諸葛亮還是姜維向北伐,就有一個很好的噱頭。
這個噱頭就是“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有了這個噱頭以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和曹魏爭地盤,這樣不僅沒有人戳脊梁骨,還能得到漢室宗親以及老百姓的支持,真是一舉多得,這一點打的是政治牌,師出有名。
第二蜀漢之所以不向向南討伐,主要是因為:少數民族以安撫為主
蜀漢也向南發動過戰爭,比較出名的戰例就是“七擒孟獲”,諸葛亮為何對孟獲七擒七縱,諸葛亮也明白,南面有很多勢力,就好像城市“牛皮癬”似的,你這邊剛打完仗,那邊有開始反抗。再說蜀漢時間成本上劃不來。
還有一點就是南邊的地理位置,南邊密林瘴氣、土地瘠?。辉谌龂鴷r期處于“九山一田,”開發成本太高,諸葛亮沒有那個時間和心思去開發南邊,你這邊一開發時間一長,曹魏肯定快速發展經濟。所以諸葛亮對南方少數民族以安撫為主。
諸葛亮執意北伐的目的也有三種原因
第一,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劉備雖然請諸葛亮是為了光復漢室,對于諸葛亮而言,劉備是為諸葛亮提供平臺的人,諸葛亮對劉備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北伐的。當時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劉備已經死了,諸葛亮北伐也是完成劉備光復漢室的遺愿。
第二,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還專門告訴諸葛亮,劉禪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助你就代替他。當然這是劉備最后試探諸葛亮,諸葛亮也是誠惶誠恐,他明知道劉禪不是那塊材料,還是聽命于劉禪,更多的是感激劉備的信任。
第三,諸葛亮北伐是在完成自己的“夢想”,當時諸葛亮在隆中給劉備暢想未來藍圖的時候,諸葛亮就告訴了劉備,可以取荊州、進攻西川,占有這兩個地方以后,運氣好的話可以統一天下,運氣不好可以形成三國鼎立。
諸葛亮出山想一展雄才的時候,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攻打了吳國,從而破壞了諸葛亮的計劃。等到劉禪繼位的時候,諸葛亮真正的掌權,開始結盟五國,諸葛亮認為自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了,便開始出師北伐。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