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發現三幅地圖,為何對外公布兩幅,因為第三幅是核心機密
馬王堆漢墓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的芙蓉區,是西漢初期,長沙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馬王堆漢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和科技的發展,以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被稱為東方的龐貝城。在馬王堆的墓中,出土過大量的文物,其中還有3幅地圖。可是,多少年來,考古部門卻只公布了其中的兩幅。這第三幅地圖到底有什么秘密,為什么至今也沒有公布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解放后為了考古發掘,考古隊曾“招安”過幾位長沙地區有名的土夫子。其中,有一位很有名的謝夫子向我們揭開了一號墓沒有被盜的原因。其實一號墓還真是很早就被盜墓者發現了,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在盜墓者中始終流傳著一號墓里肯定有寶貝,但是絕不能盜的傳言。當年謝夫子年輕氣盛,并不太信這些傳言。一天,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謝夫子和幾個手下約定,在一號墓附近的一棵大樹下集合,準備盜挖一號墓。出發前,他們把工具都裝在了一輛馬車上,由一個人專門負責把馬車趕過來。那天路上一點兒也不堵車,馬車提前半小時到了。
謝夫子一看人到齊了,那就不等了。他們來到一號墓正頂的位置,準備開始輪流挖洞。可沒挖多久,黑漆漆的天空中突然烏云密布,隨后,開始電閃雷鳴。突然間,一個大雷“咔嚓”一聲,擊中了剛才他們集合的那棵大樹。也就是說,如果不是裝工具的馬車提前到了,他們都逃不掉剛才那個炸雷。接下來就開始挖,可還沒挖多深,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不一會工夫,盜洞里的水竟然有一兩尺深了。現場也沒法排水,謝夫子他們只好收工。第二天再來時,謝夫子他們都傻了,昨天挖的那個規規矩矩的盜洞,經過一夜的雨水沖蝕,基本上已經被泥沙填平了。身為盜墓者,謝夫子的膽子夠大,但面對這一系列奇怪的事情,他也不得不放棄了盜掘一號墓的念頭。
從此后,再沒人敢打一號墓的主意了。正因為如此,一號墓才留下了保存完好的墓主人辛追夫人尸體、T型的非衣帛畫和僅重49克的素紗襌衣等千余件珍貴的文物。在這些文物中,還有三張地圖,更是極其珍貴,尤其是最后一張。這三張地圖都被放在一個長方形的漆匣內,出土時已經斷裂破碎成多個帛片。后來,考古人員經過一系列的修復之后,成功地將帛片剝離,并拼接復原。這三張地圖畫的都是什么呢?第一張叫地形圖,繪制的的是西漢諸侯國之一,長沙國南部地區。地圖上用粗細變化的線條,詳細地繪出了當地的30余條河流,有的還在河口處標注了名稱。山脈,居民點等,都用不同的線條進行了標注。
第二張叫《駐軍圖》,用田青、紅、黑3種顏色繪制,主要側重點在居民點和當地的軍隊部署上,并標有9支軍隊的駐地,不僅用黑紅色雙線勾框表示,還分別注明,哪個是“周都尉軍”,哪個是“徐都尉軍”等信息。這兩幅地圖,有關部門都公布了,大家也能在博物館里看得到。可第三幅地圖,研究人員卻始終諱莫如深。這是為什么呢?第三幅地圖上又畫的是什么呢?
修復后的第三幅地圖,著實讓考古人員吃了一驚。因為這幅地圖上畫的不是別的,竟然是當時墓塋和宗廟建筑分布圖。也就是說,如果這幅地圖落到盜墓者手中,他們就不用拿著羅盤連研究,再用洛陽鏟一點兒一點兒發掘了,甚至憑著猜測,就能確定地下古墓的位置了。那些經驗豐富的盜墓賊,只要按照地圖上的標志去找漢墓,保證是一找一個準兒。正因為如此,第三幅地圖一直沒有露出真容,始終被有關部門當核心機密,隱秘地保管著。因為一但這幅地圖被泄露,長沙地區的漢代古墓,必然會遭到盜墓者瘋狂的洗劫。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