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打成一鍋粥,為啥卻沒有外族入侵,到底是誰在鎮守邊疆?
鎮守邊疆的人,正史里邊其實有記載,只不過,這幾個人身上污點太多,就不可能把這些功績描述太多。
第一個就是董卓。
一提到董卓,基本都是負面形象了,他干的壞事,那是罄竹難書了。但是,在鎮守邊疆上,他可是實打實的強悍。
先講一下當時皇帝為什么招他進駐洛陽吧。
漢末,地方勢力割據,但是朝廷的軍隊也還是強大的,只是,這個軍隊沒有掌握在皇帝手里,那么兵權在誰手里呢?在外戚和太監(也就是后來的十常侍)手里,皇帝是妥妥的被架空的。
外戚和太監之間的斗爭,最后是太監,也就是十常侍得到了最后的勝利,這時候,朝廷就落入了太監手里了。
太監掌權,各大臣肯定不服氣,但是,人家太監掌握著中央軍啊,干不過,這些大臣就想著,誰能收拾得了中央軍。可是中央軍也不是吃素的,一般軍隊也干不過啊,想來想去,就想起了董卓這個家伙。
果然,董卓只是帶著一小部分西涼軍,就把中央軍給收拾了。董卓剩下的大軍,還鎮守在西涼呢!
到最后董卓死了,西涼那一部分西涼軍還是鎮守在西涼。包括王允這個家伙,還有呂布這家伙,還不是后怕,怕西涼那些董卓的手下殺回來。
這些正史有記載,只是沒有把董卓的鎮守大漢西大門的功勞給表出來而已。畢竟,這家伙實在是太臭名昭著了。
第二個人是公孫瓚。
董卓鎮守的是中國的西大門,那么公孫瓚鎮守的就是東北的大門。
這家伙其實很單純,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他的主張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就一個原則,通通殺光。
說起來白馬將軍趙云,大家都知道,但是趙云只是公孫瓚手里的一個校尉而已,這么一個三國猛將,公孫瓚說送人就送人了。
公孫瓚對于權力追求沒有興趣,一門心思殺異族。漢末大亂的時候,袁紹組建反董卓聯盟,公孫瓚參合了一下,就回老家殺異族去了。
按理來講,他的功績也應當大書特書一下,但是這哥們干了一件事,就是皇帝的一個叔叔耽誤他殺異族了,這哥們把這個皇叔給宰了。這可是大事,相當于造反了,所以,史書上更不可能記載很多。
第三個人就是呂布。
董卓鎮壓西大門,公孫瓚鎮壓東北大門。還有一個正北的大門,當時正北大門就是在現在太原這里。呂布就是在這里起家的,也是把名氣打出來的。
當然,在那個時代,正北的敵人沒有那么強悍,所以呂布的功績就不如董卓和公孫瓚。
呂布的名聲也是臭,也就干脆抹去了功績吧。
第四個就算是曹操了。等著曹操統一北方之后,北方也鬧事,曹操安排人去鎮壓。
郭嘉這個大牛,就是為這個死的。
好了,我算是把當時鎮守邊疆的人物情況說了個大概,有需要補充的,大家幫忙補充。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